•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海口大事記
    回顧海南建省25周年歷程:1997,逐夢信息智能島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張蘇民 劉貢 時間:2013-04-22 09:29:05 星期一

      隨手打開電腦,瀏覽網上各種資訊,享受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便利——這在今天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誰能想到,早在1997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建設“信息智能島”并于當年底在全國率先設立正廳級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職能部門。

      海南“信息智能島”夢想正式出發。

      這一年,還發生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救人英雄朱江沅等名字讓我們印象深刻。

      而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工程、海文高速公路、粵海鐵路通道工程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的正式啟動,都讓今天的我們得以享受其帶來的成果。

      述評

      超前發展信息化

      海南創造四項全國第一

      “對信息化的認識、建設,海南起步早、起點高,因為我們在1997年以超前的發展思維提出了建設‘信息智能島’發展戰略。”在位于國興大道的省政府辦公大樓里,現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的韓勇回憶起上個世紀海南人常掛在嘴邊,風靡一時的詞語——“信息智能島”。

      1997年10月,海南省政府率先全國設立正廳級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職能部門——海南省政府信息化辦公室,指導“信息智能島”建設。

      11月初的一天,辦公室牌子刻好了,組建人之一的韓勇找兩位農民工連夜將牌子掛了起來。沒有儀式,沒有剪彩,沒有工作人員,這個機構從零開始。

      1997年4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在深圳召開首次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海南與上海、深圳作為信息化走在前面的地區分別做了經驗介紹。那次會上,海南擺出了四個全國第一,率先開通全省公共信息網、率先實施“政府上網”工程、率先發行跨行使用的銀行IC卡、率先提出利用非接觸式IC卡進行人口管理。

      會議結束回到海南,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便提出借鑒新加坡“智能島”的做法,海南也要建設信息“智能島”。建設“信息智能島”的發展目標需要政府機構來運作,提供行政支撐,于是海南省政府信息化辦公室應運而生。比國家相應部委的建立還早了兩年。

      韓勇和時任海南省金融網絡公司總經理、人行海南省分行總工程師姚定一,被指定為海南省政府信息化辦公室組建人。“我們是先成立單位,再籌建。而不是籌備好了,再成立單位。”韓勇笑著告訴記者。

      那一年,海南的信息化建設很風光,成立海南省互聯網俱樂部,在五星級酒店金海岸大酒店開通了全國第一個網吧;著手適應現代人口管理的“人口IC卡”項目,建議公安部采用非接觸式IC卡進行人口管理;率先全國可跨行使用IC卡,為國家“金卡工程”首批試點省市提供了依據。

      海南率先全國出臺了《海南經濟特區公共信息網絡管理規定》、《海南省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試行辦法》、《海南省政務信息化管理辦法》和《海南省信息化教育暫行規定》等信息化管理法規。

      接下來,海南率先全國開發啟用藥品網上采購系統;全國第一個建成大本地網,全省統一使用長途電話區號0898,海口電話普及率連續8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有線電視網覆蓋城鄉,之后數字化整體轉換又全國第一;開發熱帶農產品營銷系統和旅游預訂系統……

      1999年,省政府出臺《海南省“信息智能島”規劃框架》,為信息智能島畫了個藍圖,基本框架為“一個基礎(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三個電子(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電子社區建設)、三個產業(發展信息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帶動相關產業)和一個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韓勇說,十多年了,信息智能島這個戰略一直在延續。

      如今,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產業主營收入突破200億元,成了海南人民再也離不開的生活組成部分。

      感動椰城

      打工仔為救人下跪

      1997年8月5日,海南日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發了《朱江沅,救人好英雄》一文。

      這篇報道講述了當時在海口打工的湖南打工仔朱江沅,在大火中穿梭12個來回,整整搏斗近3個小時,救出40多人的感人事跡。

      重讀這篇報道,其中有一段細節至今仍給我們帶來深深震撼和感動——發生火災之時,由于被困的房客看到朱江沅只穿條旅游短褲,對其身份表示懷疑。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他索性下跪,用無聲而真誠的行動感動了眾人。在他的引導下,一批批房客到達安全地方。就這樣,他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濃煙中樓上樓下穿梭12個來回,整整搏斗近3個小時,救出40多人,最后他精疲力竭,竟昏了過去,半小時后才蘇醒。

      當時采寫這篇報道的海南日報記者韓潮光回憶說,雖然當時這位熱心小伙子的善舉博得大多數群眾的贊許。但竟然也有人說風涼話,嘲諷朱江沅是“大傻瓜”。而朱江沅在得知被人誤解時,也曾傷心得幾乎要流下眼淚。

      “朱江沅的一‘跪’換回了40多人的生命。這一‘跪’,也‘跪’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炎涼。”韓潮光說。

      朱江沅的英勇事跡不但在當年引起強烈反響,在紛紜復雜的今天,那一“跪”依然令我們深深感動,那無畏的大愛精神依然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

    (編輯:李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