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豐在精雕細琢
《潤潤》
《猴趣》
《奧奧》
第一次見面,記者難以相信眼前這位面色紅潤、笑聲爽朗、用簡陋工具雕刻出上百件根雕作品的老人,已是77歲高齡,而且還患有輕度白內障。他就是原省政協副主席王輝豐,一位酷愛根雕藝術的老數學教授。當說起自己與根藝的結緣,王老的談興一下子便上來了。
他端坐雕刻臺前,房間里堆滿了荔枝、菠蘿蜜、黃檀等各種樹根,但吸引他的仿佛只有手上的這一塊,在仔細端詳后,手中的小刀開始緩緩切下樹根多余部分,每切掉一點,他都要停下來,前后左右細細觀看,從而確定下一刀的部位,接著又繼續一點一點切下去,漸漸地,一件充滿靈性的根雕作品在眼前成形———
初成“猴趣”
王老記得,第一次接觸根雕,是2004年的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黃瀾回瓊海老家過年,黃瀾把老家院子里枯死的桔樹頭挖了出來,準備再種一棵桔樹。樹頭丟在院子里,看著頗像一只青蛙,王老就拿起一把小刀將樹頭的爛根及泥土清除干凈。清理后的樹根越看越覺得神秘,仿如一只生動活潑的神猴,“雙腳”不僅秀氣,“尾巴”還顯得神氣十足,于是王老下決心用這樹根在猴年雕個“神猴”。
“當時既不會繪畫,也從來沒接觸過雕刻,怎么辦呢?”王老笑著說,靠著自己從事數學教育的多年經驗,較為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還有逐次逼近法的思想,以及能畫出數學中許多優美曲線的功底,用一把小刀慢慢地雕刻去除掉樹根對猴形象而言多余的部分,切一點,停一下,看看是否逼近猴形,然后再繼續切下去……第一個根雕藝術作品“猴趣”終于誕生了。
因為“猴趣”的材料是自己親手種的桔樹,枯死后又是在猴年由王老親手把它雕刻而成,這件作品對王老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在給王老一家增添喜慶和樂趣的同時,也讓王老對根雕藝術充滿了興趣。
就在猴年的五月中旬,海南省書畫院和海南省根雕文化藝術協會剛好在海口舉辦首屆根雕藝術展覽,手上有作品的王老參加了此次展覽,現場的展品雖然眾多,但與猴年有關的作品唯有王老的“猴趣”,引起了現場不少參觀者的興趣和贊賞。“在這次展覽會上結識了根雕行家以及一些根雕愛好者,始知根雕藝術是一門藝術。此后幾個月里,我的根藝有了良好的開端。可以肯定,如果沒有‘猴趣’,這些事情完全不可能發生。”王老說道。
樂趣無窮
“猴趣”之后,對根雕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的王老陸續雕刻了一些作品。猴年正月十五日這天,在老家串門的王老偶然發現村里有一棵很大的黃檀樹頭,于是趕緊將村民請來幫忙,將樹頭和樹根全部挖了出來,拿回家里一股作氣雕出了“貓斗狗”、“烤鴨”等幾十件作品,好好地過了一把癮。
“那時候還不知道根藝品對于材料的要求很高,只是覺得很有意思,自己也比較感興趣,嘗試著去雕刻,其實根藝的創作靈感首先來源于樹根外形的千奇百怪,然后根藝者再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略加雕琢,使其具有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因此,雖然樹根遍布于大自然,但是適合用來制作根藝作品的卻并不多。”王老講解道。
王老真正開始在根藝選材上下功夫,還是因為一次與行家之間的交流。
一次他在儋州老鄉的幫助下,好不容易挖到了一車腐朽的樹頭和樹根,正打算制作一批根藝品,卻被聞訊趕來的行家查看后告知這些材料不算貴重。原來,埋在地下或沉下河海里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古沉木或珍稀優質枯木雕出的作品價值才高,像海南黃花梨的樹根紋理奇特,香味宜人,且厚感十足,可作長久保存,用來制作根藝作品的價值就非常高;而樟樹根色澤豐富、自然古樸,同時還能發出香味,也是根藝品的好材料。聽完行家的解釋,王老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此后常常與妻子到高山、江河、水庫等附近樹木茂密的地區去尋找材料,還拜托友人和老家村民一起幫忙尋找,走遍了海南的許多鄉村。
此時的王老也越來越注意學習根藝雕刻及其觀賞方面的知識。
他說,一個根藝精品,不但要在外觀形態和人物或某種動植物接近,還要能表現出它在做什么或在想什么,即神態、動作、感情三者的展現,更要使欣賞者能在觀看后聯想到一些韻味,以求達到三美:姿態美、神態美和韻味美,讓欣賞者在美的氛圍中得到藝術享受。
隨著雕刻的作品越來越多,王老對根藝越發喜愛,雖然忙得天天汗流浹背,但絲毫不感到疲倦,完全沉浸于挖掘和創作的亢奮之中。王老說:“從根藝上,我由衷體會到要想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可以帶來無限的樂趣,帶來精神上的真正滿足。”?
漸成行家
一件根藝品的價值高低與收藏價值究竟該如何去判斷呢?王老表示,“因為根雕藝術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它的每件作品都是孤品,這就意味著根藝品其實就是絕版藝術品,還是無法復制的藝術品,因而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價值。但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新材料、新工具、新技術和新工藝開始用于根藝品的制作或復修,自然成分少、人為成分多的根藝品,開始充斥收藏市場,許多初涉此行的收藏愛好者由于缺少這方面的辨別能力而吃了不少虧。因此,在收藏過程中,藏家愛好者們一定要先對根藝品進行了解,掌握鑒別根藝品優劣的方法,切勿盲目投資。”?
他說,一個根藝品首先應該看根材是否優質,在根藝品的取材中,海南黃花梨、檀木、坡壘、菠蘿蜜和荔枝等都是很好的材質。一般來說,由生長較慢、質地堅硬的珍稀木材樹根雕刻成的根藝品價值較高,紋理奇特、優美的珍稀木材樹根制作的作品價值更高。此外,取材是否枯木也很重要,古老的殘留樹根是在大自然中經過長期腐蝕剩下的枯木,一般不會再被蟲蛀,能夠長期保存,而擁有幾百年乃至幾千年歷史的古沉木雕成的作品,自然具備更高的收藏價值。
“像根藝品的表面一般是不宜做著色處理的,有的根藝品通過人工在表面繪制如黃花梨等名貴木材的紋理和顏色,以求達到增價升值的效果,藏家在收藏的過程中需要警惕這些實為造假的作品,這種表面經過著色的根藝品往往不會具備太高的價值。”王老解釋道,根藝作品的表象是否真實十分重要,樹根的天然顏色和紋理是根藝品中最為自然的表象,也是根藝品價值的直接體現,著色后不僅容易掩蓋樹根的天然成分,還使人難以辨別木質的真假優劣。?
“其實根藝品的價值高低除了本身的一些硬性指標外,取題是否重大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王老說道,具有時代精神影響幾代人或更長時間的重大事件,人們往往都會思念和紀念,如果選取這種背景下的偉大人物、英雄人物或創造出奇跡的人物雕刻出來,不僅能受到人們的喜愛,還具有很好的紀念意義和教育意義。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