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伐木墾田。張之洞認為,瓊州黎山開通,山內林木茂美,田土饒沃,墾田為當務之急。
關于墾田,張之洞認為,近來民人入山覓地,多系零星認墾,不成片段。田土之利本微,又屬瘴鄉,若欲廣集商民,大開阡陌,必須格外鼓勵,始足歆動群情。又說,文昌縣人稠田少,每年出洋趁工服賈者甚多,已飭縣出示曉諭,民人願入山墾種者,聽其自擇地段,認墾報官,勘明給照,三年內免其升科,并令文昌團紳副將符鴻升廣為勸導他縣民人,愿往開墾者一律辦理。這樣一來,民情甚為踴躍,數年之后,瓊地米谷日多,閑民日少,庶于本務不無裨益。
?

秀英炮臺的選址是由張之洞敲定的。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

當年張之洞來瓊時曾詢問唐相李德裕后裔情形。2008年記者在樂東大安鎮萬車村(古時屬“多岡峒”)采訪時,當地村民李學堅(左)自稱是李德裕后人。陳耿攝
?
四是助商開礦。海南銅鐵礦礦藏豐富,志書早有記載。張之洞平黎之后,對礦產的開發也頗為關注,繼伐木和開墾兩項工作,列為一項重要的事項。在瓊州開礦,三年內可以免稅。同時他又致電給張廷鈞,明確表明政府態度說:“昌化大艷山、石綠礦山稅關厘三年內一概全免,三年后察看情形再酌辦。”開鑿昌化礦山,自張廷鈞始,一百多年來,礦山的開發,至今礦業仍在繼續經營之中。
五是設墟招商。張之洞極力主張在海南城鄉繼續辦好墟市,以便利商販往來,食貨交易。他提出:在光緒年代,有嶺南,南豐,凡陽,番嶇,樂安,廖二弓,茅地,古振州等一局,皆系扼要之所,即為將來設官控制應增應移張本。其新開各路,近外者暢行無阻,近內者稍有水沖草沒之處,已嚴飭各局隨時巡查,修理芟剔,以免梗塞。設立墟市數處,商販漸集。如定安之荔支園,陵水之閔安墟,儋州之薄沙峒及牙汪村等處。民黎食貨交易日多。
因此,張之洞認為通商設墟,尤富民安黎要策,認為閔村既經開市,他處宜逐漸添設,因地設墟,輕減房屋租賃,平定貨物價值,以廣招徠。商賈集則道路通,貿易盛則民黎富,當務之急無過于此。
在撫黎政策中,也以設立互市之舉為重要策略。設市之事,尤當因勢利導,張之洞對于設市的建設,態度十分積極,凡申請經費補助的,都給予支持,他認為撫黎自以開通利源為先務,他說,像采木設市等事,官為倡始,只是建造屋寮,招徠商賈,防護劫奪,平定價值,減免厘稅,聽其自然趨赴,久之,自能成聚成都。
張之洞對官市、墟市的建立,給予高度重視,為了促進黎區交通、商業貿易的發展,使黎民能擺脫貧窮,他打通從各方面致富通道,不過,在光緒時代,國家積貧積弱,海南經濟發展十分困乏,雖張之洞想力挽狂瀾,也無濟于事,黎區擺脫貧窮之路,尚十分遙遠。
(編輯:林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