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1950年前的瓊州金融 銀元紙幣走馬燈換臉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劉貢 時間:2014-11-18 10:29:34 星期二

    ?

    日軍占領海南時發行的軍用手票 ?陳耿 攝    

    ?

    ??? 銀元從1890年到1949年都在海南島作為本位幣流通。這期間,經歷了軍閥割據的民國時期,和國民政府的貨幣發行期。這可以稱是海南,乃至中國貨幣上最混亂的時期。

      1914年11月中國銀行瓊州分號成立后,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折價回收1905年廣東官錢局發行的紙幣“銀元票”。這種一元、五元、十元的“銀元票”流到海南后不斷貶值。回收時,每百銀元票只能換中國銀行新銀行券四十五元五角。

      此時海南市場上還流通著銀兩、銀元。銀兩有銀錠、銀元寶、碎銀等,但使用起來要稱重量,驗成色,既麻煩,折算也很不方便。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政府宣布“廢兩改元”后,銀兩便終止使用,改用銀元。

      銀元的前身則是清末所鑄的“龍洋”,以及國外流入的西班牙、墨西哥銀元(俗稱“番銀”、“洋銀”,民國后流通的有孫中山頭像的銀元,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俗稱“袁大頭”),還有“廢兩改元”后開鑄的“帆光”(正面鑄孫中山半身像,背面印有帆船圖案的銀元),這些銀元統稱光洋。此外,廣東鑄造重量一錢四分四厘的“雙毫”,每枚二毫,五枚合一元。

      銀元從1890年到1949年都在海南島作為本位幣流通。這期間,經歷了軍閥割據的民國時期,和國民政府的貨幣發行期。這可以稱是海南,乃至中國貨幣上最混亂的時期。

      海南建省之初,見證民國歷史的海南資深金融人士程茂材,對解放前海南市場流通的貨幣曾做了系統梳理。

      1912年—1927年,清王朝、北洋政府都在發幣

      今天還用著清王朝的制錢,明天換成“袁大頭”,后天是大洋券……大約距今100年前,海南市面上的貨幣就是這樣一幅混亂的場景。

      清王朝的貨幣有制錢、銅元、銀元、銀兩。北洋政府則在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元。輔幣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銅元,中華民國銅元。

      除此之外,海南島上使用著廣東省的廣東毫銀、廣東鎳幣、廣東銅仙和中國銀行的大洋兌換券紙幣。

      而海南地區還在發行當地流通的貨幣。《海南金融志》記載,中國銀行瓊州分號于1914年成立后發行“大洋券”,后因貶值太厲害,1917年陸續回收;鄧本殷據瓊時,于1924年以粵南實業銀行為載體,私鑄“毫洋”,因成色過低,在鄧氏1926年被驅逐出島后,被國民政府按五折收回;廣東中央銀行于1926年發行改由“海口”二字的“通用大洋券”,兩年后又陸續收回。

      此外,四川漢字銀元,云南銀幣、鎳毫幣,四川漢字銅元,廣西紙幣等都有流入海南行使。

      1928年—1949年,國民政府法定貨幣何其多

      1928年,國民政府財政部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國家法定“國幣”,票面有一元、五元、十元。但“袁大頭”和“帆光”等銀元同時被市場認可,在市面上流通。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規定以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國家法定貨幣,簡稱“法幣”。

      此時已經禁止白銀、銀元在市場上流通,新鑄了銅鎳質的一分、二分、五分、十分、廿分的輔幣。

      但當時陳濟棠統治廣東,抵制南京政府的法幣政策,特立獨行地以廣東的“大洋券”、“大洋輔幣券”代為法幣。一直到1937年7月陳濟棠下野,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發行的“法幣”才在廣東各地使用。程茂材認為,當時海南島的“法幣”流通量約300萬元,其中海口約占250萬元。

      國民政府財政部、中央銀行于1931年發行的一種以海關金為單位,專供繳納關稅用的“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簡稱“關金券”。

      由于法幣急劇貶值,國民政府于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4月,也讓這種專用券投入市場流通。據資料記載,以1元“關金券”折算20元“法幣”的比值發行。

      該券直至1948年8月,發行了金元券后才停止流通。

      海南本地發行的紙幣也一度登上歷史舞臺。

      除了1932年廣東省銀行海口支行發行印有“海口”地名的“大洋券”和“大洋輔幣券”,1940年6月廣東省銀行瓊崖辦事處還發行“瓊崖流通券”,稱“王毅幣”。

      “王毅幣”在游擊區市場流通,抗日戰爭結束后,由廣東省銀行收回銷毀。

      1939年—1945年,日偽銀行的貨幣發行和掠奪

      1939年2月海口淪陷,日偽在海口先后設立了橫濱正金銀行、臺灣銀行和瓊崖銀行。這三家日偽銀行分別發行貨幣。

      橫濱正金銀行發行的“軍用手票”和“日本銀行券”,面額有一元、五元、十元,專供軍隊使用,1943年停止發行;該日偽銀行還發行了“大日本帝國政府軍票”,主幣有一元、五元、十元,輔幣有一錢、五錢、十錢、五十錢。

      臺灣銀行發行“臺灣銀行券”,鈔票面額有一元至一百元。瓊崖銀行發行“南方開發券”。此外,市場上還流通“大滿州國”的銅鎳輔幣。

      據史料統計,這些日本軍用票、日本銀行券、臺灣銀行券和南方開發券,數額近2億元。

      《海南金融志》記錄,日偽政府在海南設立銀行,發行的日偽鈔票最終都成了不兌現的貨幣。1945年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后,這些貨幣都成了廢紙。

      曾在海南流通的外國貨幣

      據考,海南古代市場上有流通越南、日本等鄰國的貨幣。瓊州辟為商埠后,外國貨幣更多流入。

      民國至解放前,海南島上的外國銀元有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像銀元、站人銀元,安南(法屬)銀元,日本明治龍洋銀元,海峽殖民地(英)銀元,荷蘭銀元,瑞士銀元,美國銀元等。

      銅元有香港銅仙、安南(法屬)銅元、馬來亞(英屬)銅元、印度(英屬)銅元、文萊銅元、泰國銅元、朝鮮銅元、澳大利亞銅元。這些銅元與清朝、民國的銅元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而這一期間,流通在海南島上的外國紙幣有港幣、叻幣(新加坡)、暹幣(泰國)、西貢紙(法屬)、美元、英鎊等。

      抗戰勝利后,海口、府城地區為了抵抗貨幣貶值,市場交易都以港幣、美元來計價收付;文昌、瓊東、樂會等地則用叻幣交易。直到海南解放,外幣才在市場上禁止流通。

      

    相關鏈接:

    團伙用金屬探測儀從他人老宅地基中挖出600個銀元獲刑
    村民挖出25個銀元稱是祖先遺物 文管所收走23個
    77歲老漢強奸7歲女童被抓 老伴拿8銀元欲私了

    ?

    (編輯:蔡志飛)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