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蘇東坡筆下的海南圖景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景新 時間:2018-10-08 10:05:40 星期一

      被酒獨行及其所記錄的鄉野風情

      這個春天,蘇東坡過得很瀟灑,他已差不多完全融入這個野而質樸、蠻而溫情的世界。昌化軍的城里、鄉村和田野,時時出現一個拄著竹杖的老頭兒,紅光滿面,笑笑呵呵,閑談,喝酒,開玩笑,不時地放聲唱幾聲。

      當代蘇學大家孔凡禮的《蘇軾年譜》元符二年(1099,己卯)記載:“春日,嘗獨行遍至黎子云、黎威、黎徽、黎先覺之舍,遇符林,黎家兒童口吹蔥葉迎送,又嘗負大瓢行歌田間,與老嫗共語:有詩。”此詩題為《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出行及詩的創作時間,孔凡禮定為暮春。這大概是蘇東坡在儋州所寫的最好的紀事詩,詩歌寫得搖曳生姿,妙趣橫生,瀟灑自然,真醇可愛: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家,家在牛欄西復西。

      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符老風趣奈老何,朱顏減盡鬢絲多。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惟逢春夢婆。

      前兩首詩中,濃濃的黎村風情被輕松愉快的筆調呈現出來,作者卻不是這黎寨風情的旁觀者和對立者,他完全融進了里面,他既是創作主體,也是創作客體。所以,作者自身也散發著濃厚的村野氣息。最有趣的是作者尋牛矢而歸的情景,有人卻嫌“但尋牛矢覓歸路”不雅,正是沒有領略其微妙之處。清代蘇學大家王文誥分析說:“此儋州記事詩之絕佳者,要知公當此時,必無‘令嚴鐘鼓三更月’之句也。曉嵐不取此詩,其意與不喜‘鴨與豬’‘命如雞’等句相似,皆囿于偏見,不能自廣耳。《左傳·文公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凡此類,古人皆據事直書,未嘗以矢字為穢,代之以文言也。記事詩與史傳等,當據事直書處,正復以他字替代不得。”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首詩記錄了歸來路上遇到的兩件趣事。一是遇見老符林。作者在此詩下自注曰:“是日,復見符林秀才,言換扇之事。”“換扇之事”沒有其他旁證,只能從本詩中來推求。“投梭”句用《晉書·謝琨傳》中的典故:“鄰家高氏有美色,琨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這個典故常被用來表示女子拒絕調戲之意。弄清這個典故的意義,結合全詩分析,事情便會清楚了。蓋符林秀才年紀雖老,然風情猶存。他看中了某個女子,曾以言語相挑,卻屢被拒絕。所以蘇東坡開玩笑說:“符老風情奈老何,朱顏減盡鬢絲多。”老符啊,你雖風情不減當年,然而年歲不饒人啊。朱顏減盡,白發蒼蒼,你又能怎么辦呢?然而老符秀才還是春心不死,他遇到蘇東坡,提出要用什么東西換取蘇東坡的扇子。可見,他想用大學士的扇子作禮物送給心中的女子。看來,這老符秀才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物。

      另一件事是田間遇到“春夢婆”。從黎先覺家出來,蘇東坡背著酒葫蘆,在田野之間,一邊走,一邊哼著小曲,正遇到一個田間老嫗。蘇東坡上前搭話,老阿婆說的一句話讓蘇東坡感悟深刻。東坡友人所作的《侯鯖錄》記載了這件事:“東坡老人在昌化,嘗負大瓢行歌于田間,有老婦年七十,為坡云:‘內翰昔日榮貴,一場春夢。’坡然之。里人呼此媼為春夢婆。坡被酒獨行遍至子云諸黎之舍,作詩云:‘符老風趣奈老何,朱顏減盡鬢絲多。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惟逢春夢婆。’是日,老符秀才言換扇事。”可知遇到春夢婆正是此次獨行過程中的事。此后,春夢婆也就成為人生徹悟的一個典故。春夢婆不過是一個田間老婦而已,但與蘇東坡的相遇,卻在中國文化史上產生了長遠的影響。

    ?

    ?

    相關鏈接:

    蘇東坡到海南后:首當作棺 次便作墓 死葬海外
    話劇《蘇東坡》巡演海口落幕
    弘揚傳統文化 “永遠的蘇東坡”系列活動海南儋州落幕
    百幅蘇東坡詩文名句書法作品海口巡展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