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黎明人如其名——他始終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扎根電力搶修一線31年,甘當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
       
     您當前的位置 : 時代楷模>

    點亮萬家燈火 光明溫暖人生:電力一線工人張黎明堅守初心的故事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11-18 14:21

      張黎明在“張黎明創新工作室”研發“可摘取式低壓刀閘”。新華社發

      【時代先鋒】

      黎明,寓意著美好和光明。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張黎明人如其名——他始終秉承“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扎根電力搶修一線31年,甘當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練就了電力運維搶修的絕活;他帶領著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活躍在天津的街區里巷,被譽為“堅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干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黨最大的忠誠”

      “不忘初心,就要不畏艱難,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這是今年4月16日,張黎明在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公開課上的一段自白。

      電網搶修不分晝夜,特別是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更是要“枕戈待旦”。在張黎明心里,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從未關過手機,夜里聽到風雨聲,就馬上穿戴好,把電話握在手中,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趕到搶修現場。”翻開搶修工作單,幾乎每一項電網搶修任務都有“張黎明”的名字。

      2012年7月26日,天津地區遭遇暴雨突襲。張黎明正在病房陪伴病危的父親,窗外的風雨聲攪動著他的心。等送飯的妻子來到醫院,他馬上趕到搶修班,剛進門就接到故障電話,立即出發趕往現場。那一晚,張黎明和同事們在暴雨中奔波近8小時,完成報修工作81件。

      張黎明服務的轄區是天津市濱海新區,作為北方第一個自貿區,落戶在這里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40多家,確保區域用電安全責任重大。他常對工友們說:“干好本職工作就是對黨最大的忠誠。”

      張黎明有個愛好,順著電力設施沿線溜達。溜達的時候,他邊走邊記,回去后再把一條條線路圖精確地繪制下來,對供電線路的全部參數指標、安全狀況、沿線環境及用戶特點等情況了然于胸。加上長期的搶修實踐,他能根據停電范圍、天氣情況、線路設備健康狀況等,迅速判斷出事故的基本性質和位置、故障成因和故障點。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精心做,在長期搶修實踐中,他巡線8萬多公里,親手繪制線路圖1500余張,梳理分析上萬個事故隱患,累計完成故障搶修兩萬余次,積淀出電力一線工人的工匠精神。

      30余年如一日扎根搶修一線,以工匠之心堅守電力工人的初心,張黎明成為電力搶修領域的行家里手。為將自己的絕活兒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張黎明總結分析了上萬個故障,形成50多個案例,編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庫》,同時將其中常用的11個搶修小經驗、8大搶修技巧、9個經典案例印成《搶修百寶書》,使電力搶修更及時、更高效。

      張黎明在工作中特別愛較真兒:發明了“黎明急修BOOK箱”,將搶修工具定位擺放,省去了翻找時間;優化改進搶修工作流程,將高壓故障平均處理時間由3小時縮短到1小時以內……

      “對待工作要講究,不能將就!”張黎明說,踐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種傳承和擔當精神,既要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國情懷,“我要將國家電網的社會責任落到實處,帶領更多的隊員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最大的事”

      張黎明說:“我是黨的孩子,就應該隨時出現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2016年11月20日,一場暴雪不期而至。接到擁軍里社區停電報修的電話后,張黎明立即和工友駕車出發。經過火速排查,發現是一段埋在地下的電纜出現故障。排除故障首先要將電線桿上的刀閘斷開,可是電線桿已經在風雪中結冰,腳扣難以固定,無法攀爬。經過商議,他們想出一個辦法:砸開一段冰層,裝上腳扣,3名搶修隊員再用肩膀牢牢頂住腳扣,“搭人梯”托舉張黎明用加長至5米的拉閘桿上桿作業。風雪正急,寒風刺骨,看著張黎明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作業,居民們既感動又擔心。故障排除后,小區內燈火通明,居民們圍在張黎明身邊連連道謝,許多人淌下了熱淚。

      通過這次搶修,張黎明發現社區用電超負荷或遭遇暴雨雷電天氣時,線路變壓器易發生保險片短路燒毀故障。他和同事們經過反復試驗,發明了“可摘取式低壓刀閘”,將線路變壓器發生保險片短路燒毀故障的搶修時間,從過去約45分鐘一下子縮短至8分鐘。這項發明后來獲得國家專利并得到廣泛推廣,僅這一項小革新每年就可創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張黎明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我們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

      “節能互助、點亮鄰里”是“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的一個公益項目,讓600多個老舊樓道告別黑暗,近2000戶居民從中受益。張黎明到老舊小區搶修電力故障時,發現這些小區樓道大都光線不好,出行很不方便。于是他將濱海新區發給他個人的一萬元獎金悉數捐出,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用來購買節能LED燈泡,安裝到這些樓層,為社區居民帶去了光明。

      以隊長張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成立10年來,張黎明和伙伴們深入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村莊、進校園、進醫院”等志愿服務,與11個社區150余戶老弱孤殘戶建立幫扶關系,累計開展志愿服務近萬次,惠及居民10萬余戶。2015年3月的一天,黎明服務隊的一位幫扶對象,家住丹東里社區70多歲的陳雨蘭大娘打來求助電話,說心臟不好受,子女又聯系不上。火速趕到現場的張黎明連忙撥打120叫救護車,可對方說因為堵車到達丹東里至少需要20分鐘。時間就是生命,張黎明當即決定:“大娘這情況不能耽誤,咱們開車送大娘去醫院!甭管有多大責任,我擔著!”他將大娘背下樓,和隊員們一道將大娘送到附近醫院,還幫她墊付了醫藥費,一直等到大娘脫離危險后才離開。當陳大娘的家人帶著錦旗來到服務隊,向張黎明和隊員們鞠躬致謝時,每個隊員都感受到:只有對百姓“心存大愛”,才能在關鍵時刻敢于擔當,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服務隊這一光榮稱號。

      如今,“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9支分隊、215名隊員已經把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每年累計出勤1100余次。他們用點滴奉獻,詮釋著“客戶所需、黨員所及,讓黨旗飄揚、讓百姓滿意、讓愛心傳遞”的鄭重承諾。

      用“初心”點亮萬家,讓光明溫暖人心——張黎明篤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者是最幸福的。 (記者 陳建強 通訊員 金振文)

    ?

    相關鏈接:

    中宣部授予曲建武“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中宣部追授鐘揚“時代楷模”稱號
    弘揚公安英模先進事跡 《海南時代楷模朱國茂》圖書正式發行

    ?

    相關鏈接:

    危難關頭,你用鮮血和生命守護平安
    “時代楷模”楊雪峰先進事跡發布活動側記

    弘揚公安英模先進事跡 《海南時代楷模朱國茂》圖書正式發行
    中宣部追授鐘揚“時代楷模”稱號
    中宣部授予曲建武“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建強 金振文] [編輯:李謝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