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我被“人肉”了 對象:在義烏經商的陳女士 經過:孩子亂丟紙屑→環衛工人勸說→雙方發生爭執并扭打→ 網友發帖講述經過→個人信息被“人肉” 后果:天天被人罵,陳女士很痛苦
這幾天,在義烏商貿城做圍巾生意的陳女士(化名),是在恍惚中度過的。
12月8日,她在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和一名環衛工人發生口角,雙方后來又打了起來。在派出所的調解下,陳女士賠了環衛工人500元錢。
本以為,這件不愉快的事就到此為止了。可哪知道,事情經過被網友發布到了網上。同情環衛工人的網友發動了“人肉”搜索,陳女士和老公的個人信息被曝光。
昨天,陳女士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這幾天,我不斷接到陌生人打來的電話。他們說的話,都很難聽。這個經歷太可怕了,我現在心力憔悴,已經無法正常生活了。
被打的環衛工人:
我本是好心勸說
昨天(13日)下午,記者在義烏貝村路菜市場,見到了網友帖子中所說的被打的環衛工人李美蓮,她是河南人。
說起當天發生的事,李美蓮情緒有些激動:
“那天上午9點多,一輛小轎車(后來經目擊者證實,那是一輛樂馳牌轎車)停在貝村路郵政局附近,車上下來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可能因為無聊,小女孩開始撕紙,并順手把撕碎的紙扔到地上。”
“那個小女孩撕的是標簽紙,我是做清潔的,知道這種紙有粘性,掉在地上不容易清掃。于是就走過去對小女孩說,‘小朋友,你不能這么撕的,這紙粘在地上,阿姨不好掃的’。說完這句話后,我就走開繼續掃我的地。”
“可是,過了一會兒,我看到小女孩還在撕紙。就又跑回去,想叫她不要再撕了。”
小女孩的母親就是陳女士,她當時坐在副駕駛座上,坐在駕駛座上的是陳女士的老公。看到女兒被一個清潔工人“教訓”,陳女士就對李美連說:“你掃你的地,別和一個小孩子一般見識。”
李美蓮覺得委屈,于是就回了幾句嘴。
“她可能是見我還敢回嘴,就怒氣沖沖地跑下車,沖向我就打了起來,一邊打還一邊喊坐在車內的老公下來幫忙。”
后來,有人報了警。
“在稠江派出所,民警勸我們火氣都小一點。那對夫妻起先想給我100元錢,被我拒絕了。后來,經過民警調解,他們給了我500元錢。其實,這個不是錢的問題。那個女的態度一直不好,有點看不起人。他們把錢給我就走了,連聲‘對不起’都沒說過。”
陳女土:我當時心里很煩
陳女士在義烏商貿城做圍巾生意,關于事發經過,她是這么說的:
“那天早上,本來打算開車送女兒去幼兒園后,就趕回店里出貨的,之前已經有好幾個客戶打來電話催了。”
給孩子買好早飯后,陳女士發現車子不能啟動了,就打電話把老公叫來幫忙修車。
“在等老公的這段時間,客戶一直打電話來催,搞得我心情非常煩躁。那個清潔工第一次過來和女兒說的時候,其實我也知道是女兒做得不對。但是,你不知道我的女兒,你越不讓她做什么事,她越會去做。那個時候我又心煩,就沒有說什么。”
李美蓮第二次來勸說陳女士女兒的時候,陳女士的老公已經趕到并把車子弄好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下車后拉了一下那個清潔工。沒想到她用掃把打了我的頭,嘴里還說,‘你打啊,你打啊’。我的火氣一下就上來了,和她打了起來。我老公是一直到后來看我們打得兇了,才下車打算幫我的。可沒想到,老公也被那個清潔工的女兒打了一巴掌。后來,我老公就和那個清潔工打了起來。”
陳女士說,因為客戶催得急,所以才賠完錢就趕回店里去了,并不是不愿意說“對不起”,“怪只怪,我當時心情不好。”
被網友“人肉”,后果很“嚴重”
在派出所賠完錢,陳女士以為這件就這么過去了。可沒想到,12月10日,有朋友告訴她,義烏當地的一些論壇都在講她和清潔工人打架的事。
“我到論壇一看,立即就傻眼了。我的店面的位置、我和老公的電話號碼、我們車子的照片和車牌號碼等個人信息都被公布在了網上。”陳女士說,“還有網友說,要來拍我的照片放到網上去。”
陳女士這回是真的害怕了,可讓她更難受的,還在后面。
“這幾天,每天都有亂七八糟的電話打進來。后來,我電話都不敢接了。結果,有些電話是客戶打來的,他們說我不愿意接單子,故意不接電話。”陳女士很是煩惱,“這些天,還有很多人加我的淘寶旺旺,然后罵我,罵得很難聽。”
陳女士說,自己脾氣可能太硬了,有些話不愿意說出口。這次的事情想著過去就過去了,沒想到鬧成這樣,“我這輩子都沒想到,在我的人生中還會出現這種事情。”
這幾天,陳女士一直神情恍惚。
“已經有好幾個親戚上門來勸我,他們都為我擔心。我現在最怕的就是這事影響到我的女兒,她每天要坐我的車去幼兒園,我也不太可能去換一塊車牌。”陳女士說,“我真的是心力交瘁了。”
記者手記
陳女士付出的代價,夠大
打人雖然不該,但陳女士為此付出的代價,也足夠大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論壇熱帖的主角,而且還被網友像對待明星一樣被“人肉搜索”。
也許,網友的初衷是好的,他們只是想對社會上的一些不公正的現象進行抨擊,幫助被打的清潔工討一個公道。但事情發展到后來,網絡的力量慢慢地變成了一種“暴力”。
在這件事中,陳女士也最終變成了一個受害者。最起碼,我們應該給犯了錯的人,一個改過的機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