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非洲難民的訴說與期盼 饑荒,希望永絕于耳的詞匯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08-15 10:49

    裴廣江 攝

      海口網消息8月15日?? 在肯尼亞東部距離索馬里邊境約90公里的達達布附近,存在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索馬里國內近20年的沖突,以及東非之角地區的糧食短缺甚至饑荒,使超過40萬的難民背井離鄉來到這里,其中絕大部分為索馬里人。他們雖然身居陋室,食不果腹,終日面對疾病和死亡威脅,但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更沒有失去對未來的憧憬。

      行走在達達布附近幾乎3年未見雨水的土地上,大風不時卷起陣陣黃沙,使人眼難睜路難辨。風沙過后,看到的是散落在熱帶灌木叢中的一頂頂帳篷,以及那些行動遲緩的難民,他們或背柴,或頂水,或搭屋,疲憊和辛酸寫在臉上。在這里,幾乎每接近一個人就會了解一段酸楚的故事,每走進一頂帳篷就會聽到人們迫不及待的訴說。

      少婦薩瑪家徒四壁

      “父親去世了,我現在同母親住在一起。”18歲的薩瑪背著一歲零兩個月的孩子對記者說。她的臉上仍透著稚嫩和清純,但羞澀的眼神難掩生活的艱辛。

      薩瑪的家原本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溫馨的大家庭最多時有20多人。后因戰亂,3名家庭成員去世,其中包括她的父親。薩瑪4歲那年,由于家中缺衣少食,生活無依無靠,她的母親帶著她,趕著幾匹駱駝,走了將近一個月才來到達達布。

      為了生存,薩瑪將能殺的牲畜都殺了,身邊已經一無所有。她指著身邊四面透風的窩棚對記者說,這就是她的“家”。這個“家”實際上是用幾塊破布和塑料纏繞在樹枝上搭起來的,面積不到4平方米:家徒四壁,幾塊石頭支起一口鍋,地上鋪著幾塊破布,還有兩個用來盛水的破瓦罐和幾個吃飯用的罐頭盒。

      “因為來的難民多,聯合國難民署發放的帳篷也有限,我只領到了一塊篷布,剩下的材料都是自己找的,里面白天熱如蒸籠,晚上四處透風,孩子和母親的身體又不是很好。”薩瑪說,如果下起雨來,這樣的窩棚根本不管用。

      盡管如此,薩瑪還是滿意在達達布的生活,因為在這里能獲得幫助。“一個多星期領一次食品,雖然不充裕,但我們每天都能吃上飯。”談到未來,薩瑪說,希望索馬里恢復和平,因為只有不打仗了才能回家。看到薩瑪背上骨瘦如柴的孩子和她期盼的眼神,記者將隨身僅帶的兩瓶水送給了薩瑪。

      小本經營生意難做

      難民營帳篷前面的一處地攤引起了記者注意,于是走近跟攤主攀談起來。攤主叫阿布迪,今年31歲,家里有5個孩子,剛從摩加迪沙來到這里不久。

      “路上走了一個多月。”他說,除了睡覺就是趕路。因為戰亂和饑荒,家里沒有任何東西可吃,阿布迪只好帶著孩子逃荒。來到達達布后領到了帳篷、食品和水,但因孩子較多,生活非常艱難。

      阿布迪說,好在自己手里還有些積蓄,于是就在難民營擺起了地攤。“生意不是很好做,因為難民營沒有多少人有錢消費這些商品,一天也就賣100肯尼亞先令(1美元約合88肯尼亞先令)。”說著,阿布迪介紹起商品的價格,一小袋牛奶5先令,一支香煙5先令,一袋50克的花生10先令。談到未來的打算,阿布迪明確表示,只要索馬里和平了就回去。

      與阿布迪相比,1992年來到達達布的默科可算是這里的老住戶了。他在難民營結婚,剛有一個兩個月大的女兒。他也在難民營擺地攤做生意,主要是賣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運過來的二手服裝。他的地攤上擺滿了各色服裝,地攤旁兩棵樹之間拉著一根繩子,上面掛了些褲子和上衣。“生意還不錯。”默科說,他每天能賣600先令。

      記者離開達達布返回內羅畢的路上,正好遇到默科去進貨,便讓他搭順風車,為他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相關鏈接:
    天災不斷人禍頻頻 全球難民總數多達4300萬
    世界最大難民營24小時生活:饑腸轆轆中開始一天
    一難民船抵達意大利 271人幸存25人因窒息死亡
    利比亞15米偷渡船“疊”296名難民 活活憋死25人
    數百利比亞難民在意海域獲救 幸存者稱百人喪生
    東非280萬難民瀕臨死亡 索馬里兒童“生存靠上帝”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