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官員稱利比亞民眾對西方存在戒備 對中國有好感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11-07 10:23

    大學生們暫時停課,志愿到街上清掃衛生。

    曾經肅穆的綠色廣場,如今已成為民眾慶祝、休閑的烈士廣場。

      經歷了8個多月的動蕩與內戰,利比亞徹底翻過了“卡扎菲時代”一頁。“后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能否實現平穩過渡,處理好內政外交,避免動蕩與混亂,以一個民主、法治、團結的形象出現在國際社會,令人關注。

      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汽車排著幾公里長隊加油的場面不見了,一升汽油在黑市上炒到高達2利比亞第納爾(相當于10元人民幣)的瘋狂結束了。一切都已回歸正常。車上已不再滿是塵土,有人重新開上吉普,開始了向突尼斯販賣汽油的營生。

      烈士廣場,不再是遍布的綠色旗幟,也沒有了四處巡邏的警察,這個曾經被稱為“綠色廣場”的國家象征所在,游人如織,昔日卡扎菲講話的高臺上,擺放著年輕人彈唱的吉他和喇叭。

      阿齊齊亞兵營,迷宮一般的水泥高墻,數米高的哨塔碉堡,已被夷為平地。在接受了利比亞民眾長達2個月的“敞開式參觀”后,這個卡扎菲政權最核心的區域,已成為一塊待墾的農田。

      海灘上,孩子們在瘋狂地奔跑,大人們悠閑地烤著從海里打上來的魚,等待夕陽西下的美景。“現在的利比亞終于自由了,人們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有所顧忌”,來此定居數十年的醫生穆罕默德顯得若有所思,“只是,這種自由中充滿了未知,正如同人人都可能擁有武器,這也是一種隱患”。

      10月31日,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以下簡稱“過渡委”)投票選舉阿卜杜勒·凱卜為利比亞過渡政府總理,并接替辭職的賈布里勒,成為“過渡委”執行局的新任主席。他將最快在兩周內組建新內閣,與“過渡委”一道迎接挑戰,共同開啟利比亞全新的一頁。

      強人政治已結束

      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中東強人紛紛倒下,中東事實上已經步入“政治碎片化”階段。中東作為一個地區,阿拉伯國家作為世界政治的一支力量,遭受了這輪動蕩波的沉重打擊,今后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可能降低。

      阿拉伯國家官方對卡扎菲之死很少表態。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埃及等,在表態中都希望利比亞能夠“寬容”,盡快實現過渡。與官方三緘其口、諱莫如深形成鮮明對比,阿拉伯國家的媒體比較活躍。埃及《今日埃及人報》撰文稱,卡扎菲一命嗚呼,對阿拉伯統治者是一個警示,任何獨裁者都不可能長久愚弄他的人民,否則必將走向自己統治的終結,而且下場可悲。

      埃及《消息報》評論說,卡扎菲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可能會“終有所悟”,即自己太相信西方國家了,反受其害。對此,他的兒子賽義夫3個月前就曾公開說,后悔放棄研制核武器,不該盲目相信西方,現在最大的痛楚,就是當我們需要這些武器的時候根本沒有,白白挨打。8年前,正是賽義夫與西方談判,并建議他父親放棄研發核武器。文章說,西方根本靠不住。西方的做法以及卡扎菲的下場,將會使一些處于準核門檻的國家進一步堅定其決心和擁核意志。

      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刊文指出,卡扎菲的離去代表了阿拉伯強人政治時代的結束。卡扎菲同穆巴拉克等屬于一代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出身貧寒,青少年時期異常勤奮好學,通過從軍改變命運并走上最高層。這些人深受上世紀60年代納賽爾主義的影響,他們期待著在泛阿拉伯主義方面有所作為。但是,今年席卷阿拉伯世界的“革命”使這些政治強人一個接一個倒下,這次動蕩自下而上,無疑使阿拉伯國家具有了更多民粹主義的色彩。

      埃及未來研究中心主任薩迪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卡扎菲的下場并不出乎人們的意料,他能堅持到今天卻出乎西方國家的意料。他說,阿拉伯亂局現在仍看不到盡頭,可能會持續很久。卡扎菲、穆巴拉克等中東強人紛紛倒下,中東事實上已經步入“政治碎片化”階段,中東作為一個地區,阿拉伯國家作為世界政治的一支力量,遭受了這輪動蕩波的沉重打擊,未來一陣子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可能進一步降低。而卡扎菲的下場給一些強硬的地區國家領導人以啟發,即他們會千方百計地保住政權,并在既有的核政策上一直走下去。如此一來,中東局勢可能復雜化。

    的黎波里市民在超市輕松購物。

    的黎波里“海伊斯”時裝城內,小朋友在挑選喜愛的衣服。

      戰爭創傷待撫平

      利比亞一個全新時代開始,但其境內各政治和軍事派別爭權奪利同時加劇,不同派別要在未來的利比亞政治利益重新分配上獲得一杯羹。也有專家認為,利比亞會以一個團結的形象出現在國際社會。

      一些中東問題專家認為,很顯然,爭權奪利將極大地左右利比亞戰后的重建進程。一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利比亞何時才會撫平戰爭的創傷,恢復戰前生產、生活秩序?

      俄羅斯專家瓦里希認為,利比亞戰爭的背后原因可歸結為石油。卡扎菲政權此前統治穩定,卻遭受如此結果,原因就是針對該地區石油資源的競爭越發激烈,因此西方認為需要一個新的環境來對利比亞的資源進行控制和監督。目前利比亞“過渡委”沒有能力維護國家的安寧與穩定,氏族與部落爭端明顯,而失業的武裝年輕人手持大量武器,也是新政府的一大威脅。他引用俄羅斯常駐北約代表的觀點稱,未來利比亞的命運將徘徊于戰火、暴君或者伊斯蘭教之間。

      不久前,利比亞“過渡委”主席賈利勒稱,將在利比亞施行伊斯蘭法,這更讓外界多了幾分疑慮和擔憂。有分析指出,從利比亞的歷史來考察,人們不應對賈利勒的講話有太多疑慮。獨立之初的利比亞是一個囊括不同部落、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大雜燴。卡扎菲在其執政的42年里熱衷于泛阿拉伯主義和泛非主義,并在一種無政府主義烏托邦思想的驅使下將權力下放,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利比亞人統一國民意識的形成。在“后卡扎菲時代”,人們需要一面統一的旗幟來凝聚人心,而伊斯蘭教就是最好的旗幟,但這并不意味著利比亞會效仿伊朗模式走下去。溫和的伊斯蘭主義同自由、民主等現代理念并不沖突,土耳其就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

      利比亞問題專家阿里認為,在過渡時期,人們繼續需要耐心和意志。“過渡委”最先要做的就是出臺新的憲法,盡快組成新政府,并繼續保持開放姿態,能夠讓民眾自由表達想法,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目前,利比亞民眾有著建設國家的巨大熱情,希望集合各地區的文化、教育等優勢,共同建設一個民主、統一、自由的國家,而過渡政府應該抓住這一機會,順應民意。

      利比亞問題專家蘇萊曼·杜阿也持這種觀點。他認為,經過42年的艱苦斗爭,利比亞人民再次證明,他們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命運,改變歷史。有人說利比亞在組建新政府的過程中存在矛盾,但是假如從利比亞民眾的心理考慮出發,就可以知道,利比亞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希望成立一個民主的、法治的國家,利比亞會以一個團結的形象出現在國際社會。

      西方覬覦分蛋糕

      利比亞“過渡委”曾表示,將按照各國在利比亞內戰中對其支持大小重新分配石油資源。有評論指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國的利潤縮減后,目前利比亞已經成為了西方投資公司覬覦和關注的焦點。

      利比亞在同西方國家交往方面存在著幾個難以跨越的坎:首先,利比亞將在多大程度上回歸伊斯蘭主義?伊斯蘭教在同現代西方民主制度融合方面,除了土耳其還沒有其他成功范例。“9·11”事件使美國充分認識到,極端主義對于美國來說是極大的隱患。因此,美國對“后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所存在的糾結可想而知。其次,利比亞將在多快步伐下重建秩序?“過渡委”武裝魚龍混雜,前不久還傳出有人在集會上打起了“基地”組織的旗幟。如果利比亞難以協調好內部各個派別的關系并陷入內斗,由此引發的安全真空將給極端勢力帶來最好的隱蔽場所。第三,如何對待舊政權分子?利比亞人是以最為激烈的方式結束了舊政權的存在,由此帶來的新舊兩派人馬的仇殺也成了比較突出的問題,這再次引起了西方國家對利比亞人權狀況的關切。

      有評論指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國的利潤縮減后,目前利比亞已經成為了西方投資公司覬覦和關注的焦點。法國、英國、美國等北約國家在幫助利比亞推翻卡扎菲政權之后,獲得了新政權的許諾,將會在石油和大規模投資方面得到更多回報。

      阿拉伯—美國商會執行主席戴維·哈姆德說,目前有大量投資涌入利比亞,而亞洲和歐洲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因此商會成員敦促該商會盡快采取行動,不希望失去在利比亞的“一杯羹”。

      有人認為美國會以各種理由向利比亞深入和滲透,如現在美國提出要給利比亞培訓警察等,就是一個切入的借口。北約也不會完全抽身,而是加強對利比亞軍事、經濟和政治等的干涉力度。

      阿拉伯問題專欄作家杜尼魯恩撰文指出,北約國家的聯合行動也證明美國領導下的全球軍事聯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美國主導下的北約參與利比亞行動有4個出發點:第一,美國正在試圖建立并加強其在全世界的安全聯盟,其清晰的戰略就是美國在全球的直接參與,這有利于建立共同的風險評估體系并加強傳統合作,也使其軍事投放能力可以更加快捷、平穩。其次,此次北約行動得到了卡塔爾等“友好”阿拉伯國家的協助,而這些國家希望加入北約行動的意愿說明了美國建立全球聯盟的多元性與吸引力。第三,北約希望通過武力干預利比亞證明各成員國依然需要保持強大的武裝力量。據統計,截至10月19日,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北約共出動戰機2.6萬架次,其中美國只執行了約10%的空軍任務,而英、法兩國的貢獻率超過了50%。第四,費用的分攤問題。據統計,美國長達8個月的軍事行動共消耗了12億美元,而這一數字甚至少于此前美國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一周軍事行動的花銷。美國在先期指責卡扎菲的武力暴行,號召國際社會采取軍事干預,并在其后轉向空中情報支持并說服國際社會承認利比亞新政權,這一過程看上去美國一直發揮著積極、明智的作用。鑒于此次在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成功,北約有了進一步擴大其軍事能力的口實。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明年的北約峰會上就增加投入以進一步擴大北約應對現代化戰爭能力的需求游說各成員國。下一步美國將與利比亞新政府展開合作,以便在未來進一步深化其全球戰略聯盟體系。

      有美國學者指出,美國不得不吸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深刻教訓,不會繼續卷入利比亞事務中。利比亞問題應該由利比亞人民自己去解決,美國最多只能發揮一些比如提供援助、建議和外交支持等,以幫助利比亞人民實現平穩過渡。

    的黎波里市民帶著孩子在海邊放松。

      “天然好感”應強化

      年紀稍長的利比亞民眾對中國普遍存在親近感,這是一直以來中國非洲政策的成功之處。年輕人對中國的了解大多來源于中國商品,他們向往與中國人的交流,向往了解一個更加真實、強大的中國。

      目前利比亞處于一個維持安寧并準備歡迎中國等所有國家重返的時期,利比亞司法部長穆罕默德·奧拉奇表示,中國與利比亞的經濟與政治關系還將繼續,中國和利比亞的經貿關系將進一步加強。

      的黎波里大學董事會主席費薩爾·克拉什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國與國的交往除了政府,還要靠人民。他建議中國今后加強與利比亞在文化、教育、技術等各方面的交往。他表示,利比亞需要來自中國各方面的幫助。目前美國、英國、加拿大等都提出要在利比亞大學建文化學院,幫助當地普及英語。中文課程及孔子學院的開設也是開放的,他們愿意為中方提供便利。

      利比亞最大醫院、的黎波里醫療中心董事會董事尤素福·沃菲認為,北約雖然幫助利比亞打敗卡扎菲,但是無視“保護平民”的原則,造成重大傷亡,而且侵犯了利比亞主權。他認為,中國尊重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是一個溫和的大國。假如利比亞需要外國醫療隊之類的援助,他們會首先想到中國。他看好中國與利比亞在未來的經貿合作。

      利比亞前政權外媒局負責人哈立德目前正在為“過渡委”工作,從事新聞相關服務事務,他對記者表示,利比亞重建離不開中國。他認為,因歷史原因,利比亞民眾對西方存有戒備,而中國令人有“天然好感”。他說,戰事過后,最有可能與利比亞走近的國家是卡塔爾與阿聯酋,希望中國積極參與利比亞重建,繼續加強對利比亞民眾的友好投入。

    ?

    ?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黃培昭 焦翔 張夢旭]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