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海南頻道12月25日電(記者王存福、張永峰)近期,關于海南省三亞市樓盤庫存需要20個月才能消化完的消息傳播開來,有人預測,三亞樓市要“崩盤”了。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與北方部分城市出現購銷兩旺不同,三亞樓盤目前庫存壓力加大,折扣迭出但成交慘淡。作為外向型樓市標桿的三亞房地產業,確實有些吃力。
開發商急于清庫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三亞樓盤賣不動了,等不及明年春季房展的到來,無論是普通住宅還是豪宅,海南開發商們紛紛自掏腰包提前在北京籌備推介會。”
實際上,三亞的開發商一直扎堆在外地進行樓盤推介,甚至一度將樓盤推銷地點放到了國外。前段時間,急于出手去庫存的三亞樓盤在外地高密度登場推銷,才被聚焦于公眾眼前。
據偉業顧問海南公司副總經理張麟透露,目前三亞樓市庫存量已經超過百萬平方米,按照目前每月5萬平方米的消化速度計算,需要20個月的消化期。
為了快速消化庫存,加大折扣力度成了開發商統一的促銷手段。據偉業顧問海南公司監測顯示,10月以來,一次性付款9.5折及9折已經很普遍,一些尾盤甚至打出7至8.5折的優惠,個別樓盤甚至能拿到7折的優惠。
據新浪樂居統計數據,11月海南全省共成交商品房在連續下跌3個月之后迎來反彈,但數據并不理想,以價換量仍在持續。
中國旅游地產服務集團副總經理王路認為,去庫存化將持續到2013年,目前除三亞以外的海南其他地區普遍需要40個月消化庫存。
海南萬科市場營銷部經理黃偉也認為,企業只能通過旺季開盤緩沖市場壓力,以價換量,加快去庫存步伐。
各類折扣增多
“三亞目前商品房庫存量達到110多萬平方米。這些庫存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購房者只簽訂了預訂協議或簽訂了合同并未備案,造成庫存,占了一定比例;一部分是企業留用,用作商鋪、酒店等;另外一部分是完全沒有賣出去的,這部分占到60%至70%。”三亞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劉樹國說。
記者走訪三亞多個樓盤發現,大部分樓盤均有庫存。在三亞市區多個路口,經常會看到身上掛著各類樓盤促銷信息的銷售人員招徠客戶,三亞樓市正在進入一個迷茫期。
“我們樓盤目前還有80多套沒有賣出去,將近8000平方米,每天看盤的人也不多。”三亞尚品華庭地產有限公司銷售主管劉帥說。
據劉帥介紹,三亞10月份開始迎來旅游旺季,在售樓盤就開始執行促銷措施,比如特價促銷,一次性付款9折等。“10月份我們樓盤的均價是每平方米23000元,而到12月份,均價已經降到每平方米21000元了。另外,樓盤精裝修,可為買主省下幾十萬元的裝修費,吸引更多的購房者前來看房。”
記者一進部分樓盤就能看見標著“少量特惠尾盤,享受家具基金和更多優惠驚喜”的促銷字樣。一家樓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以“一口價”的打折促銷方式進行銷售,但成績依然不理想。
記者在三亞樓盤采訪發現,看房者寥寥無幾,工作人員似乎也無事可做。
庫存促土地市場降溫
據搜房網監控數據顯示,11月海南土地市場顯得有點冷清。公開數據顯示,10月海南土地市場供應43宗,11月全省土地供應量已超過上月供應。與此相反的是,近期土地成交大幅縮水,與10月成交水平相比,下跌幅度達50%。
王路認為,海南省自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以來,諸多房企進入海南“搶地”,目前,海口、三亞等許多一線地塊已被瓜分殆盡,目前放量的多為中部、西部的二三線市縣,富力、魯能、雅居樂等大開發商也牢牢占據了資源優厚的區域,其他想從海南分一杯羹的房企只能掂量著小幅拿地。
業內認為,三亞房企手中未開發以及正在開發的地塊不在少數,而且大量的商品房庫存也待消化,這也成為部分房企暫緩拿地的原因。
以稀缺熱帶濱海資源和成熟旅游度假配套為資本,2012年前十個月三亞以每平方米27132元的價格穩居海南均價榜首,新浪樂居對6、7月全國40個城市商品房成交均價進行的調查統計顯示,三亞憑借26000元平方米的成交均價遠超北上廣深,成為全國均價最高的城市。
盡管目前三亞樓市去庫存化壓力加大,以價換量成為主要趨勢,但三亞房價依然堅挺,均價仍在每平方米20000元以上,購房者仍以島外投資客為主。據三亞房地產交易中心人士透露,目前,三亞一手房供應量非常充裕,二手房交易極為清淡。
劉樹國建議,在三亞旅游旺季到來之際,開發商應考慮去經濟發達地區進行推廣和推介,采取多種促銷手段,更好地消化庫存量,政府有關部門和協會也應幫助房企搭建相關平臺,提供服務。
?
相關鏈接
盤點2012年北京樓市流行語
2012年地產八大標志事件 樓市低迷年末搶房
樓市續念“緊箍咒”尚需長效機制跟上
常州樓市現鬼城警醒哪些城市
海口地產潛力仍被看好 價量溫和齊升將是樓市主旋律
樓市調控拉鋸穿全年 歲末樓市成交翹尾
誰在制造樓市“暴漲恐慌”?
海口房價波動較小 開發商:海南樓市庫存量高企
樓市暖冬升溫埋隱患
中國樓市現三大信號 保障房建設仍為“重頭戲”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