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普通的馬如何走出馬廄,最后變形為漢堡中的“牛肉”、冷凍餃子中的“牛肉餡”?自今年1月中旬“馬肉丑聞”在英國和愛爾蘭曝光以來,目前,德國、法國、挪威、瑞士等多個歐洲國家已檢測出摻有馬肉的牛肉食品,由此陷入“掛牛頭賣馬肉”的丑聞。為了及時平息風波,發現問題的歐洲國家都開始了調查。然而,對于“馬肉變形記”的詳細過程,沒有一個國家給出權威的調查結果。
很多深受馬肉丑聞影響的國家稱,馬肉的“出身”很復雜。分析認為,有大部分走向歐洲老百姓餐桌上的“馬肉”主要來自羅馬尼亞、波蘭、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尤其是墨西哥出口的馬肉,馬匹的保健卡和用藥記錄不完整。然而,該說法并沒有得到各方證實。
歐洲欲淡化食品安全敏感話題
觀點
在歐盟及相關國家眼里,“食品安全”是一個敏感詞。歐盟委員會表示,馬肉事件只是假標簽問題,并不是食品安全問題。英國官員懷疑,這起食品丑聞可能涉及跨國犯罪。法國則強調,馬肉事件更多是商業欺詐的行為。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田德文表示,當某一食品標注的成分與實際成分不同的時候,事實上已經涉及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在歐洲,一旦和“食品安全”掛鉤,事件往往會變得很嚴重。最近歐盟、法英等國組織和政府對“馬肉事件”的表態,能看出他們在盡量淡化事件的影響。
雖然歐盟相關委員會及高級官員一直在極力滅火,但是歐盟還是處于輿論的風頭浪尖上,外界尤其關注歐盟框架內的食品監管體制。有評論稱,馬肉風波突出顯示了歐盟雖有共同市場,卻沒有統一的監管。各國發展水平不一,食品立法千差萬別,加之食品供應鏈過長,一國的監管部門難以控制整個鏈條的每個環節,致使食品安全漏洞迭出。
東歐供應商被批凸顯東西歐矛盾
馬肉事件讓東歐一些國家的肉類供應商受到西歐國家的指責。法國肉制品加工企業可米吉爾公司稱,問題原材料購自法國斯潘蓋羅公司,后者經由一家與荷蘭銷售商存在合同關系的塞浦路斯企業,購買到產自羅馬尼亞屠宰場的問題牛肉。對外界指責,羅馬尼亞食品工業聯合會早已反駁,稱法國進口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方的媒體及企業的說法反映西歐國家對東歐國家不信任,”田德文認為,東歐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現代化程度與西歐有差距,這些國家涉及到行政監管方面的能力比西歐國家弱很多。這一客觀原因是東歐國家受到指責的主要因素。此外,從主觀因素看,西歐國家對東歐國家一直持有偏見,他們本來就對東歐國家缺乏信任,“馬肉風波”事件愈演愈烈,西方各界正在通過推諉責任、指責他國以發泄自己的情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