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8月31日下午,北京東直門北新倉,記者見到95歲的萬海峰老將軍時,他正戴著老花鏡,拿著當日《解放軍報》“敬禮,英雄的抗戰老兵”專版細細閱讀。他說:“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抗戰老兵,給我們這樣崇高的榮譽,我真的很高興。”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榮獲紀念章部分抗戰老兵風采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09-03 15:49
    二級獨立自由勛章獲得者、95歲抗戰老兵萬海峰——
    永世不忘保家衛國犧牲的先烈
    ■本報記者 武元晉 通訊員 王 琦

    人物小傳

    ????萬海峰,河南光山人,1920年9月出生,1933年7月入伍,1937年10月入黨,參加了黃橋戰役、討伐偽軍李長江部和1945年對日軍大反攻作戰;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曾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8月31日下午,北京東直門北新倉,記者見到95歲的萬海峰老將軍時,他正戴著老花鏡,拿著當日《解放軍報》“敬禮,英雄的抗戰老兵”專版細細閱讀。他說:“黨和人民沒有忘記抗戰老兵,給我們這樣崇高的榮譽,我真的很高興。”

    ????雖然年事已高,記憶大不如前,但老將軍還是拿出自己珍藏的畫冊和傳記,向記者訴說70多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記憶。

    ????萬海峰說,1933年7月,年齡還不到13歲的他就成為一名紅軍戰士。1940年1月,萬海峰從軍部教導隊結業后,被分配到蘇南茅山地區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當參謀。6月底,他受領粟裕親自交代的保障首長、機關安全渡過京杭運河的任務。當時從蘇南到蘇北,敵人沿途每隔1公里左右設1個哨所,把守很嚴。

    ????萬海峰帶領2名偵察員化裝潛行,經過長途跋涉,通過地方游擊隊和當地群眾,查明了敵情、地形,謹慎地找到了可靠的船家和7只木船,周密地選擇安全的運河渡口。隨后,在萬海峰的精心安排下,首長隱蔽安全地抵達了運河彼岸。

    ????萬海峰回憶,1941年,中共中央華中局為適應敵后斗爭形勢的變化,決定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的對敵斗爭方針。7月,他受命組建蘇中軍區第三軍分區靖江縣警衛團,并擔任副團長。

    ????長江北岸重鎮八圩港是一個重要的水陸樞紐,是日偽軍運輸、補給兵員、物資的中轉站。1942年6月,萬海峰受命指揮靖江警衛團襲擊八圩港。

    ????鑒于敵我雙方裝備和兵力懸殊太大,強攻不可能取勝。入夜,萬海峰率領化裝成偽軍和民夫的一個排,巧妙地進入港東偽軍核心據點。他們迅速繳了偽軍官和哨兵的槍,緊接著突擊排的步槍、機槍、手榴彈一齊開火,打得偽軍亂作一團。由于計劃周密,靖江警衛團奇襲八圩港,戰果不小,卻無一傷亡。

    ????現在,萬海峰一家四世同堂,他說,現在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教育家里的孩子們,讓他們永世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慘痛教訓,不忘為保家衛國而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

    二級獨立自由勛章獲得者、99歲抗戰老兵于丁——
    跟著共產黨是這輩子最自豪的事
    ■于 獻 本報記者 劉 偉

    人物小傳

      于丁,江蘇鎮江人,1916年12月出生,1937年10月入伍,1938年1月入黨;先后任120師359旅教導營政治教員、平江獨立團政治處主任、呂梁軍區10分區59團政委等;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曾任原軍委裝甲兵副政委。

      中午12點半,99歲的抗戰老兵于丁像往常一樣準時走進書房,拿起一份《參考消息》翻了起來。讀書看報是于老每天午飯后的“必修課”,從原軍委裝甲兵副政委的崗位上離休后,他一直堅持著這個習慣。

      當年,于丁就是從書本里認識并找到了共產黨。1930年,14歲的于丁考入鎮江鄉村師范學校。1934年畢業后被分配到縣黃墟小學當老師,教了一年書后,又被上海新華藝專錄取。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于丁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決定加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

      “我聯系了好友王伯源老師和師范時的同學陳燮生等4人,前往延安找共產黨和八路軍。”于丁說,幾經輾轉,他們找到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在林伯渠主任的安排下到云陽青訓班學習。在青訓班,于丁靠著自己的穩重、干練和吃苦耐勞,當上了大隊長,還被選為俱樂部主任。

      老人回憶,當時的學習環境十分艱苦,既無課堂,又無食堂,上課、吃飯露天在外。時值寒冬,大家手腳都被凍裂、凍腫,但沒有人叫苦退縮。“我們是為抗日而學,為救國而學,比起那些在前方流血犧牲的戰士,這些苦不算什么。”

      1938年1月,于丁在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2月,轉入抗大四期學習。第二年,王震來到馬列學院為359旅挑選干部,把于丁選到了旅教導營政治隊任政治教員。1944年11月,于丁隨359旅南下支隊在湘鄂贛邊開創根據地,他被分配到直屬警衛連擔任指導員。在日偽占領區,他們拔除據點、破壞交通線,打掉了一大批漢奸、土匪、地方反動武裝,開辟和建立起多塊抗日根據地。

      “投筆從戎,跟著共產黨是這輩子最自豪的事!”追憶崢嶸歲月,于老豪情不減當年。

    二級獨立自由勛章獲得者、94歲抗戰老兵劉振華——

    燃燒在沂蒙山里的抗戰歲月
    ■本報記者 武元晉 通訊員 王 琦


    人物小傳

      劉振華,山東泰安人,1921年7月出生,1938年4月參加八路軍,同年6月入黨;參加了泰山地區1939年冬季反“掃蕩”、魯中地區1940年秋季反“掃蕩”戰役;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曾任沈陽軍區、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抗戰勝利紀念日日益臨近,94歲的劉振華老將軍心情愈發難以平靜。在西山腳下一處院落里,滿頭霜雪的老將軍告訴記者:“這些日子,每天都在回憶,好像又回到了當年在沂蒙山里的日子。70多年過去了,勝利來之不易,值得后來人加倍珍惜。”

      “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憤怒充滿我們的胸膛……到處是殺敵的戰場,到處是抗日的武裝。兄和弟,爹和娘,前前后后上戰場,同心協力打東洋!”1938年,劉振華高唱著這首戰歌,從山東省立第四鄉村師范學校投筆從戎,加入了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

      劉振華回憶,1939年3月,他當上了四支隊基干二營分支書記,不久后就帶隊打了個漂亮仗。當時二營和一營在民兵配合下,在泰安到萊蕪的公路上巧設伏兵,激戰一日,把前來“掃蕩”的鬼子逼退到一個叫寨里的大村莊。寨里周圍筑有一丈多高的圍墻,易守難攻。四支隊決定連夜殲滅這股敵人,并把主攻任務交給了二營。

      劉振華趕到八連,向全連作了戰斗動員:“堅決攻下寨里,消滅鬼子,為‘鋼八連’再立新功。”深夜,敵人尚在酣睡之際,劉振華率領“鋼八連”突擊隊,在全營火力支援下,首先攀越圍墻,打開了前進道路。激戰至拂曉,成功將100多名鬼子和偽軍消滅干凈。戰后,方圓幾十里的群眾都趕來參加祝捷大會。多次出色的戰斗使劉振華獲得了“能打仗的政工干部”的雅號。

      1942年,為了打破敵人的“蠶食”和封鎖,劉振華帶著二營向敵占區進軍。他們以武裝攻勢和宣傳瓦解相結合,爭取偽軍反正,很快打開了局面,并巧妙地把大批糧食和布匹帶回根據地,打擊了敵人壯大了自己,終于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從抗戰的記憶中回到現實,劉振華感慨地說:“一切的功勞和光榮歸于黨和人民,我們要永遠跟黨走,無論走到什么崗位上,都要為人民服務,振興中華。”

    三級獨立自由勛章獲得者、93歲抗戰老兵朱光——
    強大的祖國,是人民幸福的保證
    ■本報記者 李開強

    人物小傳

      朱光,山東長清人,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8月參加革命,1939年10月入黨,同年12月參加八路軍;多次參加反“掃蕩”作戰和對日大反攻作戰;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獨立功勛榮譽章。曾任空軍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閱兵演練中,看到空中梯隊多型國產先進武器裝備亮相,93歲的抗戰老兵、空軍原政委朱光心潮澎湃:中國強大,中國人才不會受欺凌、受壓迫。

      朱光的革命生涯從抗日開始。1938年,16歲的朱光參加革命,在敵后組織抗日活動。他參加了反“掃蕩”作戰、對日大反攻作戰,經歷大大小小的戰斗數十次。他親眼見到抗大的同學犧牲在日寇的槍口下;目睹了日軍“三光”政策下,抗日根據地人畜無存、糧棉不剩……

      1942年9月下旬,日軍調集重兵對邊區實施大規模“鐵壁合圍”和“清剿”。27日,日軍分8路出動,對邊區中心區形成一個大的合圍圈。當時,朱光在抗大一分校第二校擔任組織干事,他親身經歷了這次異常慘烈的戰斗。

      敵人的包圍圈越壓越小,冀魯豫軍區機關和特務營在楊得志司令員的指揮下成功突圍,但抗大二校的1000多人還在包圍圈中。朱光先隨二校校部人員突圍,后被敵人沖散。一天的戰斗與奔跑,讓他和戰友們精疲力竭。后來,他和保衛干事賀萬山,被范縣前段樓村的一戶老鄉藏在了夾道的秫秸后面。他們倆對頭躺著,把僅有的一顆手榴彈打開蓋、拉出線,做好了和敵人同歸于盡的準備。

      幸虧當時天色已晚,日軍去占領另一個村莊,沒有認真搜查便倉皇離去。朱光和賀萬山趁機在野地里跑了10多公里,才突出敵人的包圍圈。

      朱光事后得知,我軍部隊、機關、學校和地方武裝在敵人的這次掃蕩中傷亡、失散累計1200余人,地方干部群眾傷亡或被抓壯丁累計1100多人,還損失了大量牲畜、糧食。

      “覆巢無完卵,國弱民遭殃。”朱光說,只要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建設強大的祖國,侵略者在我們的國土上肆意妄為的歷史就再也不會重演,帝國主義列強就再也不能欺負中國人民。

    獨立功勛榮譽章獲得者、89歲抗戰老兵蔣順學——
    烽火中,跟著八路軍一起長大
    ■本報記者 包國俊 歐陽浩

    人物小傳

      蔣順學,河北深州人,1926年6月出生,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41年3月入黨;抗戰期間,任冀魯豫邊區南進支隊司令部警衛員、東北遼南軍區司令部警衛排排長;獲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曾任軍事科學院院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記者來到蔣順學老首長家,只見他腰板筆直、精神矍鑠,看不出已經89歲高齡了。“除了耳朵在戰爭中因凍傷導致聽力受損外,渾身沒啥大毛病。”老首長幽默地告訴記者,在健在的八路軍老兵中,他算“年輕人”。

      “現在是‘老八路’,當年可是名副其實的‘小八路’。”老首長說,1938年,剛剛12歲的他就參加了冀中人民自衛軍,在三縱隊七支隊司令部擔任過衛生員、勤務員、測繪員和譯電員。“當時的冀中根據地就和我這個‘小八路’一樣,初生牛犢不怕虎,充滿了朝氣。”蔣老說,由于日軍只占領了交通線,1938年到1939年,那是根據地發展的“黃金時期”,部隊快速發展壯大,打了不少勝仗。

      1940年1月,支隊改編為南冀支隊,蔣順學跟著部隊南下參加由宋任窮、程子華統一指揮下的討伐石友三的作戰。4月中旬,把石友三、丁樹本部三萬多人驅逐以后,在冀南幾個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成立了冀魯豫軍區。

      當時,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冀魯豫根據地連續幾年大旱,有的地方莊稼幾乎顆粒不收,敵、偽、頑向剛剛創建不久的根據地瘋狂“掃蕩”、合圍、進攻,特別是日寇搞“三光”政策,導致部隊缺錢、缺糧,作為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也和官兵一樣經常餓著肚子打仗。

      “在黨的領導下,南冀支隊和邊區軍民一道,經過‘反掃蕩’、討逆反頑斗爭,為創造、發展、保衛和鞏固冀魯豫根據地作出了貢獻。”蔣老說,那時根據地軍民士氣高昂,支隊下屬的16團還參加了“百團大戰”。戰斗中,干部們身先士卒,一邊沖鋒一邊高唱:“這兒是我們的戰場,這兒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要勇敢前進!”?

      “我是跟著八路軍一起長大的。”老首長告訴記者,從“小八路”到“老八路”,自己跟著黨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抗戰這幾年的經歷,奠定了他一生堅定信仰的基石。

    獨立功勛榮譽章獲得者、88歲抗戰老兵魏金山——
    為黨和軍隊工作永遠無怨無悔
    ■本報記者 劉 偉

    ????

    人物小傳

      魏金山,山東蓬萊人,1927年4月出生,1943年投身革命,1945年2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2月入黨;榮獲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抗美援朝三級國旗勛章。曾任海軍政委,1988年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見到魏金山老人時,他正在院子里侍弄那幾畦自種的辣椒和西紅柿。魏老88歲高齡了仍然身體硬朗、步履矯健、思維敏捷。

       1943年,魏金山在家鄉結識了一位叫遲敘武的國文老師,遲敘武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共產黨員。經遲敘武介紹,魏金山參加了北海軍分區武工隊,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1944年7月,魏金山進入我抗日民主政府在蓬萊南部抗日根據地成立的蓬福聯立師范學校。次年2月,魏金山強烈要求到一線部隊打鬼子保家鄉,批準后他被分配到膠東軍區部隊。

      一次戰斗中,部隊攻擊敵人一個山頭,他不顧敵人的封鎖射擊,抵近觀察敵人的工事和火力部署,在前進至一個小河溝拐角處時,被敵人一梭子子彈打中左大腿和右腳踝。兩名擔架員沖上來要抬他下去,他忙向擔架員擺手:“危險!不要靠過來,我沒事,自己能爬下去。”?

      魏金山回憶起這些經歷時說:“戰爭年代,在基層當干部并沒有多少訣竅,依我看就兩條,一是打仗要勇敢不怕死;二是不怕苦,模范表率作用好。這樣的干部才有威信、能服人。”

      老人小心翼翼地從內屋取來一個精致的木盒子,打開里面是三枚金燦燦的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抗美援朝三級國旗勛章。

      魏金山的大女兒魏蔚說:“戰爭年代,爸爸一直在戰斗部隊浴血奮戰,他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屢建戰功,多次身負重傷。”

      回顧自己70多年的革命征程,魏金山說:“在戰爭和軍隊實踐中,我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一名基層干部,直到成長為軍隊高級干部,比起犧牲在戰場上的無數同志,我是個幸存者、幸運者、幸福者,只要能為黨和軍隊工作就已經無怨無悔了。”

      (《解放軍報》2015年09月03日 06版)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武元晉] [編輯:馮丹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