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蔣順學,河北深州人,1926年6月出生,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1941年3月入黨;抗戰期間,任冀魯豫邊區南進支隊司令部警衛員、東北遼南軍區司令部警衛排排長;獲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曾任軍事科學院院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記者來到蔣順學老首長家,只見他腰板筆直、精神矍鑠,看不出已經89歲高齡了。“除了耳朵在戰爭中因凍傷導致聽力受損外,渾身沒啥大毛病。”老首長幽默地告訴記者,在健在的八路軍老兵中,他算“年輕人”。
“現在是‘老八路’,當年可是名副其實的‘小八路’。”老首長說,1938年,剛剛12歲的他就參加了冀中人民自衛軍,在三縱隊七支隊司令部擔任過衛生員、勤務員、測繪員和譯電員。“當時的冀中根據地就和我這個‘小八路’一樣,初生牛犢不怕虎,充滿了朝氣。”蔣老說,由于日軍只占領了交通線,1938年到1939年,那是根據地發展的“黃金時期”,部隊快速發展壯大,打了不少勝仗。
1940年1月,支隊改編為南冀支隊,蔣順學跟著部隊南下參加由宋任窮、程子華統一指揮下的討伐石友三的作戰。4月中旬,把石友三、丁樹本部三萬多人驅逐以后,在冀南幾個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成立了冀魯豫軍區。
當時,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冀魯豫根據地連續幾年大旱,有的地方莊稼幾乎顆粒不收,敵、偽、頑向剛剛創建不久的根據地瘋狂“掃蕩”、合圍、進攻,特別是日寇搞“三光”政策,導致部隊缺錢、缺糧,作為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也和官兵一樣經常餓著肚子打仗。
“在黨的領導下,南冀支隊和邊區軍民一道,經過‘反掃蕩’、討逆反頑斗爭,為創造、發展、保衛和鞏固冀魯豫根據地作出了貢獻。”蔣老說,那時根據地軍民士氣高昂,支隊下屬的16團還參加了“百團大戰”。戰斗中,干部們身先士卒,一邊沖鋒一邊高唱:“這兒是我們的戰場,這兒是我們的家鄉,我們要勇敢前進!”?
“我是跟著八路軍一起長大的。”老首長告訴記者,從“小八路”到“老八路”,自己跟著黨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抗戰這幾年的經歷,奠定了他一生堅定信仰的基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