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環保執法如何滿足公眾期待?
還需解決三問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當民眾參與環境監督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以后,環保執法如何積極回應,能否滿足公眾對環保執法的期待,關鍵在于環保部門需要強化自身執法能力。
人手不足問題待解決
說到環保執法力量,被采訪的市縣環保執法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也有些委屈,直嘆人手不夠。
“我們現在的投訴渠道不少,有12345市政府熱線、12369環保舉報熱線、網站、微博、微信,還有信件、上門直接投訴等多種方式。”海口市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葉道海介紹,熱線有專人24小時值班負責,無節假日之分,而且12369熱線有7個工作日的辦結期限。
“我們的手機一般都是24小時開機,因為夜間經常接到噪音、大氣污染等投訴,需要趕到現場調查處理。”葉道海說,他們科室平時不但要負責熱線接聽、接待信訪,還要完成實地調查、回復反饋等多項任務。“沒辦法,有了投訴是一定要處理的,人手再不夠也要干。”
“人手不夠”,這是記者走訪白沙、海口、文昌、臨高等市縣環保部門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句話。環保部門存在的執法力量不足、部門分割等現實問題在群眾舉報環境投訴糾紛案件辦理過程中顯而易見。
據白沙國土環境資源局局長羊忠鋒介紹,白沙國土環境資源執法監察大隊“有10個編制,但實際上一線執法人員只有6人”,執法辦案感到吃力。白沙國土局在查處南大洋酒精廠私設暗管偷排案的過程中,就曾向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匯報,直言“由于技術人員較少,技術力量薄弱,懇請省廳派專員指導幫助我縣制定處置方案及應急預案等材料,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整改到位。”
多頭管理需理順
此外,在一些部門分割的問題上,由于環保、城管、公安等部門執法范圍不一,有時甚至會出現同一個污染事件,不同的環節還要“分段”管理的情況。而且,這些部門往往均開設舉報熱線,普通群眾搞不清楚,打了電話還要轉送交接,所以給人“踢皮球”的印象。
岳平認為,要解決環保執法力量不足、部門分割的問題,應該合理調整分工、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并且新環保法將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內容寫入法律,環保部門就能夠與司法機關配合聯動,懲治環境犯罪。
鼓勵群眾監督環保部門
“如果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樣有權利向其上級機關或監察機關舉報。”岳平說,9月1日起實施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除了支持和鼓勵公眾對環境保護公共事務進行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規定了公眾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舉報途徑以外,還明確規定,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一樣可以成為舉報對象。
?
?
?
相關鏈接:
海口桂林洋一沙場沙粒污染路面 市民盼盡快解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