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十大牛商”、“中國創業者雜志封面人物”、第八屆“中國青年創業獎”獲得者.....
       
     您當前的位置 : 財經股市>

    青年創業榜樣李振江:被創業改變的璀璨人生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5-10-26 14:14

      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十大牛商”、“中國創業者雜志封面人物”、第八屆“中國青年創業獎”獲得者......這一連串榮譽屬于一名85后的創業青年李振江。10月21日上午,李振江作為85后創業青年代表出席中國青年創業創新論壇并作演講。會后,這位29歲的創業導師接受記者采訪,講述了自己一路以來的成長故事與創業艱辛,勉勵年輕人不怕失敗,奮勇追夢。

    中崛集團董事長李振江接受記者采訪。

      談成長:寒門學子求學苦

      在參與中國青年創業創新論壇演講的幾位嘉賓中,李振江用三個“最”形容自己,年齡最小、學歷最低、創業最屌絲。85后的李振江出生在湘潭縣的一個農村家庭,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起初,父母就是用每天販賣小菜、鱔魚的收入來承擔李振江和姐姐上學的費用。

      回憶起那段經歷,李振江至今歷歷在目。“當時家里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都是靠母親種菜,以及父親捕些泥鰍、鱔魚謀生。”李振江坦言,在他的童年經歷中,母親對他的影響很大:“她堅韌的性格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因為我們的小菜要保持新鮮,媽媽每天早上三四點鐘就要起床,先把小菜摘好,然后擔著擔子走十幾公里山路到集市上去賣。我記得我在讀小學時,每天的收益大概只有幾塊錢,母親就是用這每天幾塊錢的受益支撐這個家,并支持我們去讀書。”清苦的成長環境也養成了李振江懂事勤儉的性格,上高中后在外住校的他從不揮霍浪費,每月回家也會主動幫忙操持家務,減輕父母壓力。

      高考失利后,李振江被迫只身來到廣東打工,經歷了一段辛苦且孤單的日子。“那時我在一家電子廠焊裝集成電路板,當時的工作是兩班倒,每天要站立作業十幾個小時。”短暫的打工經歷后,李振江選擇了復讀。

      2005年9月,李振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生物機電學院機械及自動化系,學習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一場創業講座,徹底的改變了李振江的人生。

      “2005年10月,軍訓剛剛結束,我聽了學校舉辦的一場創業講座,那次講座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畢業后除了像父輩們一樣去找工作,我們還可以創業!”

      受到鼓勵的李振江找到了人生的出路并馬上行動起來。三年下來,李振江閱讀了400多本書,包括大量的創業理論和人物傳記,筆記本都寫了100多個。在學校里,他加入了學院的院團委,從一名干事做到了主任,并且被評為2006年省直優秀團干部。李振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明顯優于同齡人,他逐漸走出自卑的陰影。樹立了堅定的自信和日漸明晰的人生目標。

      盡管如此,由于家境并不富裕,李振江的求學經歷同樣比同齡人辛苦。大三時,由于家庭無力承擔學費,李振江不得不利用寒假去打零工。“當時我在一家只有三個人的小店鋪里打工,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水燒開,做好衛生,然后再泡三杯茶,老板、老板娘、會計一人一杯。晚上我還要到湘江邊上去賣西瓜填補學費。”2008年,我國南方遭遇大面積冰災,那年寒假,李振江是整棟宿舍大樓唯一留校的人,清晨6點出門直到晚上12點才能回到宿舍。

      同樣是在這段時間里,李振江先后在校擔任班長、院團委辦公室主任等重要學生干部職務,其工作認真負責,勇于創新,受到指導教師們的一致好評和同學們的廣泛認可,這為他畢業后組建創業團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李振江在中國青年創新創業論壇現場為廣大創業青年展示自己創業時的目標規劃。

      談創業:給一個目標讓自己奮斗

      李振江的創業從2008年開始,可他為創業所做的準備卻早已經開始了。他的創業故事,當從一個寫滿目標規劃的小本子開始。

      與其他創業者不同,李振江的創業是從長遠目標開始反向制定的。李振江的第一個長期目標是努力在湖南打造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在父母有生之年開一輛車回家,讓父母為自己驕傲。而在創業的第一年,他就買了第一輛車,三個月后,他給創業伙伴們買了十輛車。李振江告訴記者:“很多人選擇一份工作是考慮能掙多少錢,或者收獲什么,而我相反,我考慮的是將來是什么樣的人,要過怎樣的人生,我該為此準備和積累什么,必須具備怎樣的能力。”

      為此,他必須從零開始,積累創業的第一桶金。早在畢業之前,李振江便開始堅持跑業務。當時他拉到一個特別遠的業務,一次要走五六個小時,可一連35次的奔波后他仍然失敗了。但這次的堅持卻讓他獲得了機會,項目的工程師被李振江感動,為他介紹了另一個項目,李振江和他的團隊由此走上了創新創業的旅程。

      當時,在勘察現場后,李振江決定革新老舊的水塔設備。他組織同學努力了三天三夜,交出了新的設計圖紙。結果這套設備不僅沒有二次污染,并且實現了節能50%以上的超預期效果。

      李振江感慨道:“現在回想,如果當時我只跑了34次就放棄了,那我就與今天的創業成功失之交臂。所以,我為我們公司制定的企業文化是發現自己、堅持到底。沒有值不值,只有夠不夠,當你遇到挫折,就應該明白你努力不夠,準備不足。所以,我認為,絕路就是出路,自救才能獲救。”

      每一次困難都沒能阻止李振江積極自救、破土重生。畢業兩個月后,李振江拿著打工掙來的幾千塊錢,帶領十三個朋友組建了最初的初創團隊。他們白天推著三輪車跑項目,晚上寫程序做網站。經過四年的打拼,2012年,他們買下了第一塊地,建成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門面,第二年他們又在安徽買了第二塊地,當年十幾個人的小團隊日漸成長為一個日益成熟、競爭力漸強的創業企業。然而李振江卻告訴記者:“一個偶然的成功比100個失敗更可怕,往往危險就藏在這些歡聲笑語當中。越是快速發展的時候,越要面臨各種威脅與考驗。”

      就在創業計劃順利進行的時候,公司出現了資金鏈短缺,兩個公司骨干提出離開,并用重要的客戶資料相威脅要求拿到525萬。那時,李振江的父親病危,他一邊要照顧父親,同時還得承擔一般人難以承受的所有問題。李振江用他一路積累下的堅韌與勇氣走過了那段最艱難的經營時期。

      苦難無法擊敗懂堅持的人,而幸運也永遠眷顧有準備的人。2014年4月,李振江以湖南中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身份入圍“湖湘青年英才”,并于同年作為創業者代表,在當地團省委聯合省委組織部、人社部、科技部組織的論壇中發言。2015年5月,李振江入選了由團中央聯合人社部評選出的“中國青年創業獎”。如今,李振江和他的企業已逐漸走出當初的打擊與震蕩,準備好迎接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與考驗。

    李振江在進行創業講座。

      談青春:年輕人要敢于做夢

      如今的李振江,是廣受創業青年推崇的“85后青年創業榜樣”,也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獻上了自己的經驗與思考。面對現在的成績與榮譽,李振江坦言,他始終能感受到壓力與鞭策。“越是在聚光燈下,越是在快速發展的時候,越要提高警惕。我們要經得起挫折的考驗,更要經得起榮譽的考驗。”

      李振江表示,在學校最辛苦最無助的時候,是院團委的鍛煉讓他找到自信,在創業路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共青團的創業扶持政策給了他最及時的幫助。“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收獲愛、傳播愛!收獲的愛越多、傳播的愛越多。”李振江告訴記者,近幾年來,他已經做了大大小小100多場創業演講。面對正走在創業路上的年輕人,他也深有感觸。

      “我最大的經驗是,青年創業一要敢于做夢,二要不怕失敗。”李振江說:“創業是一個關于未來十年甚至整個人生的夢想,是一個長期的規劃。年輕人必須明白自己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過什么樣的人生。”在李振江看來,年輕人可以把長期目標定的大一些、廣一些。“即使短期內無法完成,但我們需要一個目標,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去走。同時又要明確短期內的實施方法,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

      “另外,青年創業不能怕失敗。以我個人經歷為例,很多人覺得我很幸運,第一次創業就有了現在的成績,其實不然。如果你翻開我的履歷,你會發現我生命當中的失敗遠比成功多得多。”李振江說:“創業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年輕人要學會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失敗。挫折是你的墊腳石還是絆腳石取決于我們抬腳的高度。創業青年更要堅信,把絆腳石踏低了,它就成了你的踏腳石,成功其實沒有你想象得那么遙遠。”

    ?

    ?

    ?

    相關鏈接:

    “雙創周”助推中國公眾參與創業創新
    遠赴南洋創業艱辛 或是葬身大海 或是魂游異鄉
    第十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
    張高麗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峰論壇上強調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李克強出席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
    創業青年陳志坤:“我喜歡這里的文明氛圍”

    ?

    相關鏈接:
    創業青年陳志坤:“我喜歡這里的文明氛圍”
    李克強出席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
    張高麗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峰論壇上強調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十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
    “雙創周”助推中國公眾參與創業創新
    遠赴南洋創業艱辛 或是葬身大海 或是魂游異鄉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張建偉]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