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家鄉發展的張夢杰老師。
海口網11月11日消息(記者 吳雨倩)“當時幾位老師同住一間茅草房,用煤油燈照明,交通非常不便,每周需花大半天的時間來回30公里徒步去買食品。”現居住于龍華區新坡鎮卜文村,在我省保亭地區任教了42年的教師張夢杰回憶1961年的往事說。
如果說當時畢業后愿意留在條件艱苦的五指山地區任教是年輕人的一腔熱血的話,那么這42年來的堅守就是對教育事業執著的愛了。
以愛之名艱辛不覺苦
張夢杰今年73歲,依舊思維清晰。說起最初在保亭縣牙南完小任職時的艱辛,除了環境和待遇的問題,更大的難題在學生方面。“當時文化教育比較落后,很多黎苗學生更愿在樹林里打獵,也不愿上學。”時任校長的張夢杰無可奈何地說。“別無他法,只能步行七八公里上山家訪學生,勸其上課。經常一周上山好幾次。”張夢杰說。
任教越久,越舍不得離開。張夢杰因工作的原因,與妻子分居了十余年,只能寒暑假時回鄉相見。“但妻子很理解我的執著。”張夢杰說起妻子,話語里滿是感激。
心系家鄉的村容村貌
在42年的教育生涯中,張夢杰先后擔任過保亭縣牙南完全小學校長、銅甲、南圣等多所完全小學校長等職務。教出的優秀學生眾多,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說起張夢杰難忘的師生情,他如數家珍。“80年代中期,有位學生勤勉上進,看著他吃住都成問題,我便經常帶他到家里吃飯,還曾幫忙貸款給他路費離校實習。后來他畢業后創業,如今已成為企業老板。結婚當天,他竟還從上海帶妻子回來看我。”在張夢杰的敘述中,待學生如兒的例子很多。畢業近30年的學生年年回來看他,往來書信不斷。
2002年退休后,張夢杰從五指山返回新坡鎮卜文村。他仍然保持著農民的本質,樸素低調。他曾多次向村干部提出不少關于村容村貌的合理建議。在他努力下,建成了卜文小學校門,建成了防洪樓,讓卜文二隊率先建成村道硬化和實現照明……
“真希望,今年咱村還能再建一座無公害公廁。”1500余人的卜文村自2012年在張夢杰的努力下才有了第一間無公害公廁,但這還遠不能夠解決全村的問題。而今古稀老人張夢杰依舊心系村莊,盼望著村容村貌能有更好改變。
張夢杰的事跡受到了鄉親們的點贊。
?
?
?
?
相關鏈接:
弘揚“鄉賢精神”發展“鄉賢文化”——赴浙江上虞學習考察“鄉賢文化”紀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