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指出,現在很多書價格很貴,往往令讀者望而卻步,建議國家逐步降低圖書稅率,把這部分稅收讓利給讀者,從而降低書價,讓大家多買書、多看書。而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2005年我國單冊新書平均定價36.75元,十年后平均定價為55.15元,這也意味著,中國圖書已進入了“半百”時代。對讀者來說,書價是不是過高呢?高價位背后又是什么呢?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書價太貴?
出版社和讀者各有看法
圖書定價進入“半百”時代,也就是說,購買一本書,平均價格都在50元以上,對很多人來說,這的確是個不小的開銷。昨日,記者在小寨一家書店采訪時,盡管不是休息日,但這里依然有不少顧客。大學生小李告訴記者:“說實話,我來這里主要是想看看書,試閱讀一下,如果真的打算買,還是準備去網上買,當當、京東之類的網站上也都是正版圖書,但價位會低很多。現在普通一本書定價都在三四十元,如果按照書的實際定價買,對于我們學生來說,確實挺貴的。”事實上,和小李類似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數,記者在采訪中,聽到很多人都說實體書店不打折,圖書定價往往讓他們心生畏懼,甚至有讀者說:“盜版之所以猖獗,原因之一就是正版圖書定價太高了。”而二月河的建議,也從某種程度上替讀者發聲:“圖書定價的確有點過高。”
然而同樣的問題,當記者詢問幾位業內人士,特別是出版社工作人員時,他們卻持不同意見。一位高校老師告訴記者:“一本書價位剛過半百這算高嗎?一頓火鍋別說半百了,過百都不一定能吃得好。”他拿著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紀念出版20周年精裝典藏版”的《白鹿原》舉例:“這本書定價39元,這連兩個漢堡都買不了,可這是能提升一個人思想境界的精神食糧,能說它很貴嗎?”
價位虛高?
為什么圖書越來越貴
不過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一本書定價超過50元,但實際到讀者手中通常比這低很多。現在從網絡書店如京東、當當等買書六七折比較常見,再加上經常有“滿200減100”“滿100元返100元購書券”等活動,實際到讀者手中為原價的三四折。所以有讀者質疑,圖書定價實際上是“虛高”,那圖書定價究竟是怎么定的呢?
太白文藝出版社第三編輯事業部主任馬鳳霞解析了影響圖書定價的因素,她告訴記者,首先出版社會核算成本,包括作家版稅、編輯工費、紙張、裝幀、設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而且出版社一般以定價四折將其賣給當當等電商,也就是說只有在定價四折的基礎上,才能保證不賠本,從出版社的角度來說利潤相當低,“還有實體書店的運輸和庫存成本,書賣不出去后一段時間會由出版社回收,這個來回的運輸費也都是由出版社承擔。其實一般的圖書公司給圖書定價時也不愿意定那么高,畢竟定價太高容易導致書不好賣,但我們也有成本核算,我們也要維持運營”。
由于實體書店有運輸成本,本身從出版社拿書的價位就比電商要高,再算上房屋租金、人員工資等各種成本,所以書店的圖書一般都沒有多少折扣。即使如此,運營得也相當艱難。網絡書店的興起,加大了實體書店的生存壓力:2010年初,號稱“全球最大最全品種書店”的第三極書局因嚴重虧損而倒閉;2011年,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倒閉;風入松、單向街圓明園店淡出人們視野;席殊書屋、思考樂書局等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店,均關門或被收購。就西安來說,名噪一時的新華文軒書店2010年關店;2015年底,小寨關中大書房搬遷。有業內人士分析,圖書定價增高,除了物價、人力等成本上升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電商的低折扣倒逼出版社抬高定價。電商有雄厚資本的支持,能扛住價格戰,而實體書店很可能因定價過高而讓普通讀者遠離。記者 張靜
?
?
相關鏈接:
省圖設自助圖書殺菌機 “冰箱”30秒消毒3本圖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