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甜
8月30日,海口市與省教育廳簽署了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確定,在現有桂林洋高校區的基礎上建設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力爭到2020年,園內新增高校3—5所,在校生規模達到10萬人以上,聚集人口20萬人以上,成為我省最重要的高等教育集聚地。
教育與城市融合發展
教育產業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三五”時期的十二大產業之一,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是我省六類產業園區之一。“框架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是教育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一次有效探索。”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依托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大力推進教育科技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這不僅是我省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舉措,也將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協議確定,產業園區將充分利用教育集聚的人才和智力優勢,不斷擴大高素質人才供給,加強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以教育引領和支持園區及周邊區域主導產業加快發展和提質增效,實現教育與城市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力爭到2020年打造一個在校學生10萬人以上,聚集人口20萬以上,帶動就業8萬人以上,年產值達到百億以上的海口江東‘教育新城’,促進創新創業、旅游、商業、服務、酒店、會展等各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說。
園區建設開通“綠色通道”
“我們將全力以赴支持園區發展,優先劃撥新增教育用地,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功能,為園區高校辦學提供一流的政務服務。”倪強表示,海口將盡可能給予園區支持,與省教育廳攜手將園區打造成全省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資源聚集地、高素質人才的集中地和創新創業新高地。
協議確定,海口將園區高校校園建設項目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在征地及建設前期手續辦理等環節納入“綠色通道”,加快速度,給予優惠和支持。
雙方表示,將建立高效運轉的協調機制,以先進的理念,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聯合成立“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廳市共建領導小組”,雙方努力把其建成產業園區的樣板。
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園區的未來發展將努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省教育廳副廳長孔令德表示,產業園區將不斷擴大高素質人才的供給,使之成為各類人才的孵化器,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
協議確定,省教育廳將實施“職教進園區”計劃,進行緊缺型人才培養、“訂單式”人才培養。支持園區配套高水平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為在園區內引進國內外高水平教育資源提供幫助。此外,支持海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支持園區內高校科技成果轉換和師生創新創業。支持園區內高校與海口市企業建立聯合研究開發平臺或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是產業、教育、科技、城市融合發展的一次新的嘗試。我們探索出成功的路子可以復制到三亞等其他地方,帶動全省教育產業的大發展。” 孔令德說。
(海口網8月31日訊)
?
?
相關鏈接:
海口桂林洋教育科技產業園區框架協議簽訂 孫新陽出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