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即16世紀后期至17世紀初,中國與秘魯等拉美國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Ruta Marítima de Seda)和“馬尼拉大帆船”(Galeón de Manila)即“中國之船”(Nao de China)就開始貿易、文化和人員往來。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11-22 22:24

    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Miembro Honorario)、拉美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即16世紀后期至17世紀初,中國與秘魯等拉美國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Ruta Marítima de Seda)和“馬尼拉大帆船”(Galeón de Manila)即“中國之船”(Nao de China)就開始貿易、文化和人員往來。

    2015年5月23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訪秘期間表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同古老璀璨的查文文化、印加文化有很多理念相通,器物相似。中秘對彼此文明成就和創造力充滿欽佩,相互學習借鑒有著深厚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同時他祝愿中秘的文化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深化,雙方思想碰撞不斷產生新的火花。

    2006年4月6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失落的經典——印加人及祖先珍寶展》準備開展,一批秘魯古文明文物珍寶在北京開箱亮相,工作人員在展示印加文明文物珍寶《金杜米》。

    文化交流由來已久

    從1849年第一批中國移民到達秘魯開始,中秘兩國之間的往來不斷加強,兩國的文明開始交融。從1849年至1874年大約有10多萬契約華工移入秘魯。華工在秘魯參與修建鐵路、建設城鎮、開采鳥糞(guano)和硝石、種植棉花和水稻。

    早期華工和華僑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習俗和文化帶到秘魯,把生產技能傳授給秘魯人民,為秘魯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時至今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等地,都稱中國飯館為“契發”(Chifa),即廣東話“食飯”的諧音。據統計,目前在秘魯大約有4000多家Chifa(中餐館),中國的餐飲文化已經深深地融入到秘魯人的生活當中,美味可口的中國菜肴早已成為秘魯人餐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曾任清政府外交官的張蔭桓在《三洲日記》中記載,19世紀80年代,由于蔗糖生意不好,秘魯甘蔗園主依靠華工的技術和勞力,改種水稻,獲得成功。此外,華工和華僑把中華醫術傳授到秘魯。據美國華工史專家瓦特?斯圖亞特(Watt Stewart)在《秘魯華工史》(La Servidumbre China en Perú)一書中寫道:“中國人的草藥治好了許多秘魯大夫未能治愈的病人?!?/p>

    秘魯前駐華大使哈羅德?佛塞斯認為,“秘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大約有8%或10%的秘魯人有一個直系的中國祖先”,在秘魯“大約有幾百萬人”有中國血統。秘魯是華人最多的拉美國家,160多年來,這些華夏子孫的后裔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促進秘魯經濟發展做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

    2006年4月13日,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訪問團在北京華僑大廈向籌建中的中國華僑博物館贈送見證秘魯華僑歷史的木匾。

    建交后文化交流日趨頻繁

    在兩國建交前夕,1971年10月1日,秘魯成立秘中文協,其主要成員為秘魯大學教授、律師、記者、醫生、商人,秘中文協為促進兩國建交、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和加強同中國的友好關系起積極作用。

    1971年11月兩國建交以來,在快速發展的政治、經貿關系推動下,兩國文化交往頻繁。1986年11月,兩國簽署文化合作協定,目前已制定2013-2018年執行計劃。1988年兩國簽署科學技術合作基礎協定,之后,在農業、林業、礦業、水產養殖、中醫針灸等領域開展了專家和技術交流。1995年,兩國簽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秘魯國家科學技術理事會科技合作項目計劃諒解備忘錄》。1997年11月,兩國簽署人才交流與合作協定。2000年3月,兩國簽署保護和收復文化財產協定,中國與秘魯都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文化遺產大國,兩國在文物保護方面有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

    2004年4月,中國國務院于批準開放秘魯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2005年1月,兩國簽署《關于中國旅游團隊赴秘魯旅游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同年9月15日,中國公民組團赴秘的旅游業務正式開展。近年來,兩國互訪的旅游人數快速增長。

    2005年6月,中秘簽署《關于支持在秘魯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諒解備忘錄》。2007年12月,中國國家漢辦與秘利馬天主教大學、阿雷基帕大學和皮烏拉大學、里卡多?帕爾瑪大學分別簽署設立孔子學院的協議。目前在秘魯,興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2013年11月,在秘魯首都利馬的里卡多帕爾瑪大學成立了秘魯漢學研究中心。

    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建立了兩個秘魯研究中心。2013年4月8日,當時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秘魯總統歐陽塔?烏馬拉?塔索在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出席了在北京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舉行的中國河北師范大學成立秘魯研究中心簽約儀式。2014年11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也成立了秘魯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教育、新聞、體育和藝術等70多個團組相繼訪秘。今年是中秘建交45周年,兩國文化交流活動頻繁。5月,中國話劇《烏合之眾》(La Multitud)西班牙語版在秘魯首都利馬中秘友誼館上演,編劇喻榮軍還在利馬為秘魯天主教大學師生做了一場以中國話劇為主題的講座。7月4日,以中國廣東地區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中國?名家講壇”活動在秘魯首都利馬中秘友誼館舉行。7月12日-8月19日,“秘魯記憶1890-1950攝影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6年10月25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的國家博物館,一位秘魯男子觀看來自中國濰坊的精品風箏。中國濰坊風箏藝術展當天在利馬開幕,以慶祝中秘建交35周年。形態各異、制作精美的中國風箏引起了秘魯人的極大興趣。

    中秘文化交流的使者

    這里介紹幾位研究中國文化的秘魯專家和研究秘魯文化的中國專家。他們是中秘文化交流的使者。

    秘魯著名漢學家吉列爾莫?達尼諾(Guillermo Da?ino,中文名吉葉墨)。今年86歲高齡的達尼諾現為秘魯天主教大學東方研究中心教授,1979年至1991年,他先后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對外經貿大學教西班牙語言和文學。之后,他長期留在中國,研究中國文化,2002年回秘魯,之后他多次訪華。他先后出版了24部關于中國的書籍,包括《來自中國?一個迷人而又神秘的國家》、《此刻我是誰》、漢譯西作品《雕龍?中國古代詩歌選》《酒泉?李白詩選》及《風箏之舞?中國故事》等。經過7年的努力,2013年他又出版了一部60萬字的《中國文化百科全書》(Enciclopedia de la Cultura China),深受西語國家讀者的歡迎。他的這些著作對在秘魯及其他西語國家傳播中國文化發揮積極作用。此外,在華期間,他還參加了25部中國影視作品的演出。

    秘魯著名華工問題研究專家溫貝托?羅德里格斯(Humberto Rodríguez)。曾任秘魯農業檔案局局長、秘魯國家科委社會科學部主任等職,現為秘魯圣馬科斯大學、天主教大學教授,著有:《在秘魯的中國苦力勞動者》(Los trabajadores chinos culíes en el Perú)、《花臉者起義》(La rebelión de los rostros pintados)、《關于中國苦力的文獻》(Chinos culíes: bibliografía y fuentes, documentos y ensayos)、《在秘魯的天國的子女1850 – 1900年》(Hijos del Celeste Imperio en el Perú 1850 – 1900)、《龍的傳人》(Herederos del Dragón)等。溫貝托?羅德里格斯曾應邀到中國訪學。

    2011年6月17日,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著名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在位于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一個作家的證詞》為題進行演講。

    費爾南多?德特拉塞格涅斯?格蘭達(Fernando de Trazegnies Granda)是一位研究古代秘魯與中國文化關系和在秘魯的華工問題的專家和作家。他是秘魯法學、歷史、語言科學院院士,1998-2000年曾任秘魯外交部長。他的《哥倫布之前的中國和秘魯》講座深受歡迎。在列舉了中國古代文明與秘魯和拉美古巴文化許多相似之處后,他得出結論認為:“毫無疑問,美洲居民的原始起源是亞洲最初的移民。” 1999年他寫的以秘魯華工為主題的長篇小說《沙國之夢:契約華工在秘魯的命運》(En el país de las colinas de arena  Reflexiones sobre la inmigración china en el Perú del siglo XIX desde la perspectiva del Derecho)中文版在中國出版,他作為外長和作者親自參加了該小說在北京的首發式。小說以紀實的形式講述1848年至1874年間契約華工在秘魯飽嘗辛酸的苦難生活。

    中國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白鳳森。他一生從事對秘魯的研究,著有《秘魯》列國志、《秘魯經濟》(與徐世澄合著),先后翻譯出版了里卡多?帕爾馬(Ricardo Palma)的《秘魯傳說》(Tradiciones Peruanas)、何塞?卡洛斯?馬里亞特吉(José Carlos Mariátegui)《關于秘魯國情的七篇論文》(7 ensayos de interpretación de la realidad peruana)和印卡?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的《印卡帝國》(El Imperio Incaico)等秘魯的經典名著。

    曾任中國駐秘魯文化參贊的中國文化部官員王世申。于2010年出版了《秘魯文化》一書,全面介紹了秘魯的文化。北京大學教授趙德明翻譯出版了秘魯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巴爾加斯?略薩的多部小說。

      原《秘魯商報》(Comercio)駐北京分社記者、現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柯斐(Patricia Castro)女士。2013年6月17日,中國歐美同學會拉美分會和秘魯駐華使館共同舉辦了她撰寫的《秘路情深》(Apasionados por el Perú)一書首發式,書中對包括對中國翻譯家、作家、音樂家、學者、年輕學生的采訪,其中就有對白鳳森、趙德明教授等的訪談。(作者: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Miembro Honorario)、拉美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中國網] [作者:徐世澄]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谌請蠛?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