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工月薪高達3萬元了!”日前,網上的這則傳聞引發熱議。傳聞還“有圖有真相”,一張“成都雙向建筑勞務有限公司”的工資表顯示,20多位“磚工”,“本月應得工資”全部在1.2萬元至3萬元之間,大多數人超過2萬元以上。
辦公室里的白領們大受刺激,驚呼“腦體倒掛”。媒體也很快查證,網上流傳的這張工資表真假參半:首先,“磚工”不是“搬磚工”,前者是有專業技術的大工,后者是沒有專業技術的小工; 其次,“本月應得工資”并非一個月的工資,而是兩個月發一次的工資;最后,這筆錢不是一個人的工資,而是兩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工資,工資表由一人代領罷了。
白領們松了一口氣,原來“腦體還沒有倒掛”。其實引起話題的不僅是磚工,最近幾年來,建筑工人、月嫂、快遞員、外賣員高薪的傳聞此伏彼起,不斷攪動白領們的心。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勞動力資源的定價機制,也就是勞動者的經濟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形成機制,大量引入市場因素,讓價格規律發揮作用。高智力、高技能勞動者獲得合理定價,腦力勞動者在薪酬、待遇、社會保障、工作環境、事業前景等方面,都比體力勞動者更具優勢。同時,由于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簡單的生活服務、日用商品大量供應,不但不再稀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供過于求。在價格規律作用下,這些領域的勞動者收入更是明顯低于其他勞動者。
如今,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大多數領域的經濟資源,其價格都由市場機制來確定。在這種情況下,“腦”和“體”不是絕對的對立的劃分,某種具體職業的市場價格,既由其價值決定,也受到其稀缺性(供求關系)影響,而不是由腦力還是體力來決定。在市場規律發揮作用下,某種職業在市場上越稀缺,其價格(體現為勞動者的經濟收入)就越高;反之,某種職業在市場上越過剩,它的價格就越低。建筑工人、月嫂、快遞員這些工種,或者勞動強度大、非常辛苦,或者專業門檻較高,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術技能,市場供應相對較少,可同時市場需求又非常大,這些職業的勞動者就能獲得較高收入。相反,普通的白領雖然都有較高學歷,但其工作要求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未必都很高。在大學畢業生數量連年走高的情況下,日趨飽和的需求面對不斷擴大的供給,其價格必然走低。這種情況下,建筑工人的薪酬超過大學畢業生的薪酬,月嫂的薪酬超過一些博士畢業生的起薪,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市場機制決定不同職業的經濟收入,進而成為一根無形的指揮棒,調節不同職業勞動力資源的供需。技工荒、保姆荒此起彼伏,都會引起這些職業收入逐步提高,客觀上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滿足市場需求。同樣,當簡單的白領工作收入降低,一些家長和學生就會改變思想觀念,不再一味追求讀大學、當白領。更多人轉而選擇職業技術院校,將來從事高技術含量的體力勞動。這種轉變恰恰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的需求。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社會分工與勞動力供需結構也會不斷優化。價格既是這種結構變化的靈敏指針,也有力地促進結構優化。面對高技能藍領日益吃香的新形勢、新情況,“腦體倒掛”這樣的感慨,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了。
?
?
?
相關鏈接:
大貨車上磚散落堵高速 交警變身“搬磚工”(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