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人民法院現場發放案款。
因公司信用不夠,大竹縣某實業公司員工顏某,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借款100萬元為公司所用。貸款期限到期后,銀行沒有收到這筆債務的還款,遂一紙訴狀將顏某和當初為其擔保的實業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決:顏某應償還100萬元借款,該實業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12月14日,大竹縣人民法院公布了包含本案在內的眾多執行難典型案例,并對該院2016年以來解決執行難的情況進行了通報。
典型案例1
液化氣灶炸死1人
家人維權15年終獲賠償
2000年2月17日,莊燕夫婦與同事劉正光一同在鄧德建所開的環保液化氣門市購買了液化氣灶具各一套。2000年7月27日,因液化氣瓶故障引發火災,造成莊燕、李燕等人重大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莊燕丈夫李正廣更因搶救無效死亡,后莊燕等人起訴至法院,要求鄧德建、張立東、陳大云等人予以賠償。
2001年6月13日,大竹縣人民法院經審理后作出判決,由本案被執行人張立東、陳大云承擔總費用的25%合計43172.89元。但事故發生后,張立東、陳大云就下落不明,企圖逃避債務,法院窮盡執行措施仍未發現張立東、陳大云有財產可供執行,致使莊燕等人的賠償款一直未得到償付。
2014年12月,大竹縣人民法院以涉嫌構成拒執罪將張立東、陳大云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2016年9月被執行人陳大云在渠縣被公安機關抓獲,被捕后陳大云主動聯系家人,其親屬代其繳納了賠償款。至此,莊燕等人時隔15年之久的賠償款,在法院與公安機關的協作下終得償付。
典型案例2
養女10年未辦證
“后媽”傷害女兒被判刑
鄧某甲、楊某系夫妻,2006年7月,兩人在福建務工期間撿養一棄嬰,取名鄧某,并為鄧某以其女兒的名義辦理了常住人口登記,但一直未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手續。2016年8月25日,楊某故意傷害鄧某被大竹縣人民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原告鄧某于2016年10月28日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原告與二被告的收養關系不成立。
法院審理后認為,收養是一種法律行為,應當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并按法定程序進行收養登記,收養關系才能依法成立,根據我國《收養法》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本案中二被告雖撿養了鄧某并以子女的名義為其辦理了常住人口登記,但并未到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二被告收養原告鄧某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原、被告之間收養關系不成立。
典型案例3
幫公司借款100萬
公司無力償還須借款者還
顏某向某商業銀行借款100萬元,某實業公司為其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到期后借款沒能償還,商業銀行遂向大竹縣人民法院起訴。法院查明,顏某為某實業公司員工,顏某是應公司的要求為公司借的款。公司向顏某出具了《承諾書》,承諾顏某只是出面為公司借款,一切責任均由公司承擔,顏某不存在任何風險。
法院審理認為,因顏某未按約定償還借款本息,已構成違約,遂判決顏某償還借款100萬元并按約定支付利息和逾期罰息,某實業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雖然實業公司向顏某出具了不承擔任何責任的承諾書,但并未征得商業銀行同意,顏某認為不應承擔償還責任主張不應得到支持。
法官提醒,近年來,不少公司因信用不夠,便讓員工向銀行借款,員工因怕失去工作而違心為公司大額借款,一旦公司經營困難,不能按時償還借款,那么員工個人就要承擔償還責任。現實生活中,已有一些員工因大額借款,一輩子也無法償還債務。因此,為公司借款的員工一定要考慮借款的法律后果。
同步播報
全力解決“執行難”
大竹法院現場發放1420余萬元案款
12月14日下午,大竹縣人民法院除了舉行2016年度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外,還召開了“基本解決執行難”新聞發布暨執行案款集中兌付大會。發布會現場,部分大竹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見證了大竹縣人民法院集中兌現“司法大拜年”專項活動執行案款,當天共集中兌付執行案款1420.7199萬元。
根據全國、全省的統一部署,2016年是法院系統“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開局之年。大竹縣人民法院以專項執行活動為抓手,強化執行管理,狠抓執法辦案,共受理執行案件989件,執結729件,結案率為73.71%;有財產案件申請標的額8598.36萬元,有財產案件到位標的額7526.11萬元,有財產案件執行標的到位率87.53%。
執行中,該院除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拍賣、拘留等常規強制執行措施外,用活執行懲戒措施,加大對被執行人的制約和懲戒力度,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義務,爭取最大限度的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全年共查控被執行人財產線索26000余條,查控和處置被執行人銀行存款251萬余元、車輛26臺、房產59套。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曾業攝影報道
?
?
相關鏈接:
11月貸款社融數據雙雙超預期 貨幣政策主基調仍處兩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