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林輸給馬云了嗎?
傳統實業企業家和互聯網新貴之間關于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交鋒,已不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兩派之間曾有過兩場著名的賭局。
第一次是在2012年12月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馬云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展開辯論。兩人打賭: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有,馬云輸給王健林一個億。
雖然一年之后王健林談及這場賭局時稱那只是活躍現場氣氛的一個玩笑,但這個“玩笑”還是被視為互聯網電商對傳統零售業的正式宣戰,而且,這個“玩笑”引發了許多嚴肅的思考。
馬云稱,希望通過網購的發展,削弱傳統商業的力量。當大家都選擇網上購物時,傳統商圈的銷售量就會減少,進而商業地產房價就會降低。他還表示,如果王健林贏了,那就是我們的社會輸了,如果房地產一直是我們的經濟支柱,我們將輸掉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
在這一次爭論之后,宗慶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傳統渠道仍舊為王。在王健林和馬云的對賭中,他表態支持王健林,并預判未來10年電子商務不可能占到零售市場份額50%以上。
宗慶后因此還與馬云有過隔空的觀點交鋒。
馬云提出,零售行業把消費價格拉高,錢應還給消費者。宗慶后則認為,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高,因此商品應比傳統渠道銷售價格高才合理,但現實是網購價格比傳統渠道價格更便宜,他認為這里面肯定有問題。同時,低價影響制造業的利潤。制造業沒辦法發展,沒人給你制造產品了,網購什么?
在2016年年末的《對話》節目中,宗慶后表示,電商對零售業有沖擊,但對他所在的行業沒有太大威脅,只是有點影響而已。電商還是要跟線下結合,送貨成本太高,無非是現在電商沒有收稅。實際上電商的成本,比線下成本都高,而實體的零售業目前開始反彈。當然他坦承,“目前娃哈哈業績確實有點下行,但再次反彈沒有什么太大問題。”
電子商務能不能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50%以上尚未可知,但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是,如馬云在2016年12月29日的演講中所言,2016年阿里巴巴的網上銷售額達3.7萬億,而這3.7萬億實際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電商銷售的是實體經濟的產品,并為實體經濟在流通渠道進行了創新。
據彭博最新統計數據,2016年,馬云以333億美元的身家登上中國富豪榜榜首。王健林從2015年的第一名降至第二名,身家306億美元。
另一邊,據全國工商聯在2016年8月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娃哈哈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494億元,同比減少226億元;2016年度的《胡潤百富榜》,宗慶后家族以1120億元的財富排名第五,財富值較上一年度縮水230億元。
董明珠已經贏了雷軍?
2013年12月,還是在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第二場著名的賭局發生在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和董明珠之間。
彼時獲獎的雷軍和董明珠都春風得意。董明珠領導的格力電器,在當年銷售收入突破1200億大關,營業利潤也達到120億元的歷史最高水平。而小米利用互聯網的電商直銷模式,在沒有工廠、沒有零售店的情況下,在兩年之內創下了手機銷售1900萬臺、營收超過300億元的“小米奇跡”,開啟了以互聯網基因做消費電子的時代。
基于互聯網基因的小米,其盈利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輕資產。而格力則代表著傳統的重資產模式。小米靠價格,格力靠技術。
站在領獎臺上的雷軍和董明珠,圍繞小米模式是否能戰勝格力模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還以10億元為賭注,賭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否超過格力。
雷軍認為董明珠必輸無疑,而董明珠則認為雷軍不可能會贏。這是不同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之間展開的又一次較量。
當時,同在頒獎臺上的馬云,意外地選擇了支持董明珠,理由是虛擬經濟沒有實體經濟強大的支撐是沒法走出來的。只有虛和實的完美結合,才能作為新經濟。否則就是垃圾經濟,肯定會倒下來。
事實上,馬云的這個觀點確實是一以貫之。在2016年末的這次公開演講中,他也一再表示,希望大家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起來,企業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和壞企業之分。
2013年末的那場賭約之后不到兩年,小米開始遭遇困境,供應鏈薄弱、專利技術短板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2015年,小米增速大幅下降,從2014年227%的高增長暴降至15%。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國產品牌的出貨量排名已經跌落到了第三名,第二季度再度滑至第四名。
華為以及步步高的OPPO、ViVO已經將小米甩在了后面。從目前來看,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小米輸給了從傳統運營商業務跨界到手機業務的華為和從傳統家電行業轉戰至手機的步步高。這些傳統企業所篤信的商業法則是,通過不斷地創新生產出好產品,再通過好的渠道和推廣,沉淀出好的品牌。
董明珠和宗慶后都曾公開表示過對華為以及任正非的認可和欣賞。董明珠甚至說,小米有本事應該跟華為比。
她解釋稱,不看好雷軍是因為他的輕資產模式。在她看來,一個社會的發展,一定要用重資產來支撐。
除了擁抱,別無選擇
在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紛紛推行再工業化戰略。這被視為是對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而過度發展進行深刻反思之后作出的理性選擇。
中國也在2016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振興實體經濟列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但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亦是中央的決策方向。中央決策層特別要求,“互聯網+”是對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支撐,要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
實體與互聯網,兩者并行不悖。
從互聯網思維,到“互聯網+”,再到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這已然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
而事實上,這種融合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2016年12月末,美的集團公布電商年度“成績單”稱,2016年全年在天貓單渠道銷售額突破100億。這被視為傳統家電行業積極擁抱互聯網的一個了不起的突破。
董明珠的格力電器與另一家電商平臺京東也一直有著十分緊密的合作。
阿里巴巴已經注資入股銀泰商業集團布局線下零售,依靠互聯網渠道銷售模式發家的小米也宣布,將在2020年以前將銷售渠道延伸到線下,開出至少1000家零售店。
無論未來究竟是實體經濟主導商業世界還是互聯網經濟主導商業世界,有一點是確定的,只有將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才是贏家。
除了相互擁抱,別無選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