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3月22日,重慶市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過去光禿禿的土地上已覆蓋了成林的李子樹。這里原是石英砂礦,因為多年的開采,地面植被早已被破壞,但通過近3年的恢復,已有了些蒼翠的感覺。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南川土地治理:讓荒地廢地煥發新生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3-30 22:34

      植被恢復治理

      3月22日,重慶市南川區興隆鎮金花村,過去光禿禿的土地上已覆蓋了成林的李子樹。這里原是石英砂礦,因為多年的開采,地面植被早已被破壞,但通過近3年的恢復,已有了些蒼翠的感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國土資源的利用率是重要內容,對于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南川而言更是如此。近年來,該區通過整治非煤礦山、煤礦采空區修復和石漠化治理等手段,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

      非煤礦山治理:荒土上綠植重現

      重慶南川是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上天賜予了這里豐富的礦產資源,讓其在早年的發展中獲益良多,也為轉型埋下了伏筆。

      金花村的石英砂礦屬于盧開遠,開辦于10多年前,設計能力5萬噸/年,開采面積近40畝。盧開遠坦言,其礦屬于濕法加工,對周遭環境影響并不大,但裸露的地表加工時的噪音還是讓村民怨聲載道。

      隨著經濟轉型,主要作為玻璃生產原料的石英砂不再俏銷,而且地方政府對于環境的重視持續升溫,盧開遠有了轉型的打算——2014年,按照當地出臺的《礦山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方案》,他開始在礦區種上李子、桃子、葡萄等果樹,今年可以產出百余噸李子,為其向鄉村旅游轉型奠定了基礎。

      盧開遠絕非孤例。近年來,南川開始對礦山資源進行結構性調整:一是壓縮礦山數量;二是逐漸淘汰落后的工藝和技術;三是進一步加強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提高土地復墾率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率。

      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和“邊開采,邊治理”的原則,由礦山企業為主體對開采形成的創面進行恢復治理。截至目前,該區實施了來游關、白塔水泥廠附近、三匯匯星、高速公路龍鳳山出口等5處廢棄礦山的植被恢復工程,面積330畝,推進了7家高速路沿線礦山的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共種植苗木6000余棵,栽培藤蔓植物5000余株,播撒草種60余畝,生態環境大為好轉。

      采空區生態修復:培養接續產業

      比非煤礦山更棘手的是煤礦采空區的修復工程。

      采空,顧名思義即將地質礦產挖掘完后在地表下產生的“空洞”。由于土壤層遭到破壞,地表水蓄積能力喪失殆盡,地陷頻繁。

      南川區國土房管局資料顯示,該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面積234平方公里,其中嚴重區面積為131.74平方公里,超過該區總面積的5%,尤以南平、水江等鎮為甚。

      南平鎮玉龍村曾有這樣的場景:廢煤渣堆積如山,煤礦、洗煤廠大門緊閉,村里的道路因為常年有運煤車經過,坑洼特別多,上百棟房屋被采煤沉陷生拉硬拽出裂縫,13個生產隊有8個隊嚴重缺水,土壤保土保肥能力薄弱,種植效益低下。

      南川的對策是,一方面投入2800萬元資金,對全區采煤沉陷區房屋受損農戶進行善后;另一方面新建提灌站、灌溉渠、維修排水溝等基礎設施,逐漸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此外,投入專項資金約5700萬元實施了采煤沉陷區5個村7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對2.5萬畝采煤沉陷區土地進行綜合整治。

      在這些政策的綜合作用下,南川采空區的生態環境正在一點點地好轉,南平鎮天馬村已發展起花椒、蔬菜、蛋雞等產業,水江鎮山水村也發展起了獼猴桃、晚熟李等產業,支柱產業逐漸從地下轉向地面。

      “萬里長征總算走過了第一步,我們還將持續籌措資金對采煤沉陷區道路、山坪塘、水庫進行修復,恢復人飲、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加大采煤沉陷區土地整治力度,培育接續產業,讓采空區的生態逐漸恢復。”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說。

      石漠化治理:向“土地癌癥”說“不”

      在南川,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還有被稱為“土地癌癥”的石漠化。

      作為全市14個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區之一,南川石漠化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且多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周地帶,極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根據當地石漠化地帶坡度和落差均較大的特點,南川確立了在石漠化地區發展立體生態農業、林業的方法:在較平坦的土地種植玉米、旱藕等旱作糧食作物;在山麓、平緩山坡重點發展經濟林,間種中藥材;在較陡的山坡種植金銀花等藤本植物;陡峭山峰則長期封山育林,重點發展水源林和景觀林。

      持續多年的治理讓石漠化區域變成了景區、變成了果園,過去南川城周的森林覆蓋率僅有37.1%,目前已達到43.3%。

      “十三五”時期,南川還將投資6400余萬元,在19個村治理石漠化面積100.3平方公里,主要治理內容包括封山育林8170.8公頃、人工造林1855.8公頃,配套建設蓄水池12口、排灌溝渠15.5公里、田間生產便道34.3公里。

      預計項目建成后,可使項目區增加森林覆蓋率6.5%,減少土壤侵蝕量41.7萬噸/年,增加蓄水保水量能力159.1萬立方米/年,有利于維護工程區內的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

      王靜 榮瑞瑞 圖片由南川區國土房管局提供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算好生態帳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搭建創新平臺 貴州筑巢引鳳助力人才發展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南京公租房實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居住滿意度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產業扶貧解“三難”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產業扶貧解“三難”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南京公租房實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居住滿意度
    【治國理政新實踐·四川篇】四川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算好生態帳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搭建創新平臺 貴州筑巢引鳳助力人才發展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作者:] [編輯:陳曉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