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保有量達到1.94億輛的今天,質保期外汽車保養一般選擇何處“就醫”?日前,知名第三方研究機構艾瑞就發布了一份《中國保外用戶養護行為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對保外車輛的保養行為進行了研究,報告指出“老司機”們的行為習慣已經在發生改變。
根據《報告》,目前保外車輛規模超過1億輛,而在脫保的車主之中,只有51.9%的車主還使用過4S店進行汽車養護,也就是說,有近一半車主在脫保之后果斷放棄了4S店,而根據保外車輛整體規模估算,目前4S店流失的車輛接約5000萬。
而根據J.D. Power公司于2016年發布的中國售后服務滿意度研究SM(CSI)顯示,在主流車市場,僅有22%的客戶表示他們在保修期后“肯定愿意”回到授權經銷商處進行維修和保養。這一數字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4S店弄丟了自己的客戶,但在這之后所造成的巨大市場空白,卻是商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汽車養護的質量,不僅事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也影響了汽車品牌一直重視的產品用戶體驗,同時,還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道路交通安全。
4S店客戶去了哪里?從艾瑞的《報告》來看,有52.8%的車主嘗試過O2O養護平臺,49.1%進入過其他的線下渠道店面。如果將三者視作競爭關系來看,那么目前還并沒有哪一種模式占據明顯優勢。
但事情卻并不總是如此簡單。
傳統4S店PK新興養護電商,老司機們怎么看?
眾所周知,4S店作為由經銷商投資和品牌廠家共同打造的品牌專營店,銷售由生產廠家特別授權的單一品牌汽車并提供售后服務,具有區域壟斷性和價格壟斷性。由于其自身投資大、風險高、車型單一等問題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用戶的需求。
相對而言,基于互聯網發展和用戶消費習慣改變背景下成長出來的互聯網電商,將互聯網和汽車養護相結合,大多采取線上預約/購買+線下安裝的模式,具有價格透明、服務便捷的特點。
在2017年,行業和消費者共同經歷了O2O、直播、共享等概念的輪番轟炸,那么,在這個最“傳統”的養車經濟中,“老司機”們又何去何從呢?
由于價格的問題,出保車主一般傾向于選擇4S店以外的渠道進行保養。而之所以還有51.9%的出保客戶曾經走進過4S店,是因為大部分其他線下渠道店面都并不那么令人放心,尤其在設計“大修大補”的時候,很多車主還是愿意為愛車選擇更為“靠譜”的平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