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告》所給出的用戶畫像圖中可以看出,有61.4%的男性客戶傾向于選擇養護電商平臺,他們的平均年齡為34.3歲,在汽車養護上單次所花費用和時間均最少。
而選擇4S店的車主,平均年齡37.5歲,年收入大多在15到20萬元,他們對汽車養護知識不太了解,看重養護渠道的專業性,追求最高的品質保障,價格敏感度低。
去普通修理廠養護車輛的車主,平均年齡37.1歲,年齡相對成熟,預算有限,看重價格,在汽車養護上單次所花平均費用最少。
從這三項描述中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目前的汽車養護市場之中,4S店渠道、養護電商平臺和普通修理廠已經各自占據了一部分細分市場,成為了依托于自身需求而存在的商業模式,共同服務于出保車主。
4S店主營價格并不敏感、并不遠在汽車養護上花費太多精力的中年保守客戶;養護電商針對懂車并接受新事物的年輕客戶;普通修理廠的客戶,則更多是預算有限的中年客戶。
現狀來看,4S店和養護電商共存的狀態已經暫時成立。
暗流涌動的市場博弈
然而,雖不是你死我活的較量,但激烈的競爭仍在汽車養護市場之中暗流涌動。
根據主機廠提供的消費報告,2016年的汽車市場之中,已經有8成以上的購車者來自于80后,年輕化已經成為了主流汽車消費者的共同需求。
伴隨著車主的年輕化,汽車養護市場的客戶年輕化特征也無疑會愈發明顯。從上面的畫像中可以看出,養護電商平臺最為吸引年輕車主的注意;這顯然是4S店,亦或線下維修店面所不能接受的,尤其對于4S店,在賣車不賺錢、維修收入決定4S店生死的情況下,他們幾乎必須反戈一擊。
為此,以經銷商代表龐大集團為例,該集團去年12月就提出建立“汽車維修服務旗艦店”等方式,開啟經銷商售后業務的轉型升級,為的就是吸引出保客戶的“回潮”。
另一方面,對于養護電商而言,4S店仍然吸引著收入較高的中高端客戶的青睞。根據《報告》,4S店客戶在汽車養護上的花費為每單平均500到1000元,比養護電商的平均支出高出近一倍,養護電商平臺對高端客戶絕不愿袖手旁觀。
舉例來說,一些養護電商已經在渠道上動足了心思。今年上半年,國內最早的養護電商平臺途虎養車相繼與馬牌輪胎、博世等高端汽車配件供應商深度合作,提供質量與價格更為上游的產品;同時,途虎推動服務的標準化,降低在途虎平臺消費的養護知識門檻,也是為了撬動高端市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