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生說:“一次黃河發水,把祖先的鋪子沖走三分之一,后來生活維持不下去,鋪子都賣了。”李泉生的爺爺是商人,他本人在開客棧前以打工和種田為生。
李家山村再次吸引世人的眼光是在上世紀80年代。著名畫家吳冠中1989年10月來此采風時,驚呼這里像“漢墓”,他說:“從外部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游人、美術生、攝影愛好者紛紛來到這座山村。十幾年前,李泉生在自家的古宅開起了客棧。他說:“只要夜晚無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銀河,秋冬季最清楚。8月下旬到9月上旬時最美麗,漫山遍野都是紅棗。”
據李家山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喜生介紹,該村地少人多,多為山地,土地貧瘠,年輕人紛紛出村打工,全村人口有1000余人,定居的只有300余人。
李喜生的妻子馬艷平說:“游人有,但沒那么多,村里有四、五家客棧,夠用了,開客棧還要投資,沒那么多錢。山里不方便,通水前,有十幾年時間,要去溝里擔水吃,人們都出去打工,孩子少了,小學幾年前也關了。”李喜生一家和很多村里人,把家搬到山下黃河邊的新村子,留在老村的大多是老年人。
不過,近年,李家山村有了新變化。呂梁開展了磧口景區旅游環境整治提質專項行動,2016年舉辦中國·磧口首屆“棗兒紅了”紅棗旅游文化節,還開通從太原到呂梁的直達列車,游客逐漸增多。李泉生說:“以前開客棧每年就是幾千元收入,去年賺了幾萬元。”
一家名為麒麟山莊的旅游山莊正在黃河邊修建。李喜生和很多村民不再出外打工,進入這家山莊打工。
不久前,光伏扶貧工程也進入李家山村。李喜生說:“這里光照足,每小時發150多度電,刨去各種費用,我們村每年能留下不少錢,以后會越來越好。”(完)
?
?
相關鏈接:
山西太原一公立小學因棚改建設緩慢六年未回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