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 農業領域仍在積極探索中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的重要領域,我國推進了農業領域的價格改革,目前仍在積極探索之中。
2011年以來,包括糧食在內的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的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價卻逐年提高,國內市場不斷被擠占,庫存創歷史新高,產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問題日益突出。有專家表示,價格是調節農產品供求最有效的手段。雖然過去的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對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市場變化,現行政策有必要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
據了解,正在推進的農產品價格改革的核心是,形成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以直接補貼為主體的農民利益保護機制。實際上從幾年前開始,中央政府已經在一些重要的農產品上開始實行相關改革。比如2014年新疆的棉花以及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實行目標價格的改革制度,實質上就是在探索價補分離。其操作方式是由政府設定農產品的目標價格,當實際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而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則按差價補貼生產者。
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此前介紹,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施后,目前來看降低大豆價格的目標基本實現,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的差價正在縮小,有利于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利潤。據有關專家介紹,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三年來,市場定價機制也已經基本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項歷史性改革,我國今年起已經全面放開食鹽價格,并逐漸打破了食鹽生產企業只能銷售給指定批發企業、食鹽批發企業只能在指定范圍內銷售的規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放開食鹽價格后,總體上看食鹽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普通食鹽價格也沒有出現異常波動。
?
?
相關鏈接:
海南加快一批醫療健康養生項目落地 滿足健康消費需求?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