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應妮)中國第一個古籍保護規劃《“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日前由文化部印發。在13日的文化部第三季度例行發布會上,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到2020年將基本摸清全國古籍資源和保存狀況。
按照規劃,到2020年,完成古籍普查登記的古籍收藏機構數量達2000家,出版《普查登記目錄》的古籍收藏機構數量達200家,古籍普查數據的發布達72.6萬條,珍藏古籍的修復數量達350萬葉。同時,珍貴古籍縮微復制和數字化也將同步推進,計劃到2020年完成和發布古籍數字資源達7萬部,影印出版古籍數量達1.5萬部。
規劃強調促進古籍普查數據在全國范圍內的開放共享,建立中華古籍綜合信息數據庫,及時與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相關機構進行數據對接工作。
此外,此次古籍普查登記特別強調了將宗教活動場所藏書、雕版等納入普查范圍,鼓勵民間收藏機構按照規定登記所藏古籍,并重點對北美、歐洲等國家存藏的中華古籍進行調查。
張志清表示,2007年以來,文化部等相關部門實施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截至今年6月,已經完成全國74%古籍的普查工作。”(完)
相關鏈接:
圖解:習近平縱論金磚國家合作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天地圖·海口”正式啟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