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浙江德清9月16日電 題:構建信用社會,需建立完備社會信用體系
作者 孫忠一
“在信用時代,以信用記錄作為對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等管理的數據基礎,能夠讓信用與所有生產生活活動直接掛鉤。”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國合信用研究院院長楊玉英近日在“新莫干山會議”的分論壇上表示。
社會信用體系有四個內容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社會管理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十分緊迫。建立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是應對誠信挑戰、構建信用社會的根本途徑。
楊玉英表示,通過運用大數據對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等的信用信息進行常態化歸集,根據評價模型進行量化評級,依據評級建立獎懲機制,實現社會治理高效化、精細化。將失信、守信信息公開共享,能夠產生“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聯動效應,實現自我管理的社會治理方式創新。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全球青年共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曲煒認為,社會信用體系是基于多中心的網絡式的私密性的社會體系。
他將社會信用體系內容分為政治信用、行政信用、市場信用和社會信用四個方面。社會信用體系是多中心的、相互交叉的,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理想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無差別對待,覆蓋全部社會主體,具有可信自動采集特點的信用系統。
社會信用體系需大數據推動
建立社會信用數據庫和信用數據查詢網絡,實現信用信息的公開、透明、共享,破除信息交流的障礙,讓人們能夠便捷地掌握交往對象的信用信息,更好防范信用風險。
“大數據可以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科學決策的作用,能有效匯集并分析海量信用信息,從而使得征信信用機構的分析結果更加客觀。”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石勇說,“大數據的高度管理融合是征信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征信系統在技術方面可以實現,但是具體建設情況和應用范圍還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進一步的探討。”
南陽理工學院電子商務講師李麗媛認為大數據征信具備數據量龐大、評估結果準確,信息采集成本低、使用便捷的特點,可以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建立互聯網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同時,也指出了信用征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如,個人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問題,信息處理技術的限制。
全面信用信息數據庫尚未形成
社會信用缺失現象,本質上是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建立信用信息平臺,縮小社會主體間的信息差距,是維護社會信用的有效手段。
國合信用研究院研究員孫宇林認為,隨著征信數據的不斷增加,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收集、整理與披露系統是企業征信機構開發各類信用信息系統的重要挑戰,但中國企業征信機構信用信息系統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集中體現為系統信息方面的問題、征信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問題和征信機構資質與定位的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MBA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徐亮指出,目前全面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尚未形成,急需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平臺建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乏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制度支撐,平臺分類不明確,縣區信用信息建設不足,區域聯動機制尚未形成等等。(完)
?
?
?
相關鏈接:
全國首個互聯網+信用校園亮相上海交大
首批信用智能借書柜落地滬上 解決閱讀“最后一公里”
浙商財險上半年虧損至3億 信用保證險遭遇嚴監管
杭州地鐵口現共享信用服務亭 可賒賬買礦泉水借雨傘
防反彈 違建擬納入信用黑名單
提高違法失信成本 海南全面實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重慶將公開公示13種嚴重交通違法行為 與個人信用、保險掛鉤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