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期末,石門中學班主任關文君老師,因為用詩詞給班上的學生寫下“最具詩意”的期末評語而走紅,這些詩句評語不僅融進每一個學生的名字,還配上了詩句的寓意解釋。比如,該班的李梓晴同學,收到的評語是“東園結桃(李),西園種桑(梓),細雨潤大地,碧空放長(晴)”。關文君給出的詩的寓意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勤學多問,撥云見日”。“詩體評語”,讓教育境界開闊很多。值得借鑒!
(1月17日《廣州日報》)
一則簡短的“詩體評語”,把學生的優點、特長和個性進行了詩意的升華,讓每個孩子在評語里都成為光彩照人的個體,這對孩子尤其是“熊孩子”,絕對是一個莫大的激勵和鼓舞。因為這種鼓舞和認同來自教師,它會化作重要的自我驅動力,鼓勵學生揚長避短、糾正不足、發展個性、充滿自信,得到“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的進步成長。“詩體評語”真的是孩子無形的精神成長臺階。
當下,學生的個性意識、自我發展意識很強,再加上受互聯網和影視作品影響較多,學生越來越難教。因為有來自升學率、分數排名的無形壓力,95.5%的教師都感到精神壓力太大。很多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累、疲勞感和情感耗竭。職業倦怠像一副鐐銬,捆住了教師們激情迸發的工作熱情和教育創造力。
對此,關老師沒有抱怨,沒有逃避,而是在其中發現了“詩和遠方”,在庸俗化的教育競爭中留住了內心的優雅和玲瓏,所以他才能在悠然的節奏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將無私奉獻當作一種高尚追求,且不知疲倦,充滿活力,用詩歌進行點贊,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育氛圍。有這樣有愛的教師和教育情懷,教育倦怠和教育庸俗化將得到有效凈化。
贊美“詩體評語”的同時,更應該借鑒這種詩意的追求。盡管教師面臨各種競爭和壓力,但要善于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將庸俗轉化成高尚和優雅,用自身的高尚和優雅帶動學生,成為精神導師、人格導師和心理發展導師,將孩子和教育引向優秀和成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