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銀行業密集“補血”潮,進入2019年后愈加洶涌。
1月16日,平安銀行公布可轉債募集說明書,宣布啟動260億元可轉債發行事項;1月17日,銀保監會宣布中國銀行獲批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并稱“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此類新資本工具,有利于進一步充實資本,優化資本結構,擴大信貸投放空間,提升風險抵御能力”;1月18日,在港上市的九江銀行發布公告,擬非公開發行境外優先股總數不超過1億股,發行總金額不超過等值人民幣1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去年以來銀行“補血”潮主要是因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監管要求。根據該辦法,到2018年底前,除系統重要性銀行以外,其他銀行資本充足率應在2018年底達到10.5%。
公開信息顯示,忙著“補血”的不僅是中小型銀行,四大行無一例外都加入了“補血”大軍。去年農業銀行率先宣布“千億定增”計劃,隨后建設銀行公告擬發行600億元優先股,工商銀行宣布擬發行1000億元優先股。中國銀行于去年10月份宣布擬在境內外非公開發行總金額不超過1200億元優先股后,此次又獲批發行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引發各界關注。
銀行“補血”忙,很可能是因為受到了資本充足率約束。在嚴監管形勢下,不少商業銀行面臨資本充足率下滑甚至不良率攀升的情況。年報顯示,自2016年起,中國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等3項數據呈逐年下滑態勢,持續補充資本壓力明顯。另外,平安銀行2018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53%、9.41%、11.71%,非常接近監管紅線。
另有一些銀行“補血”,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考量。以九江銀行為例,該行在去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同比大增32.1%,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52.5%,資本充足率等指標數據也在安全線以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九江銀行發行境外優先股,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補充資本。另外,由于九江銀行在港上市后股價波動不大,成交量較為低迷,此次發行境外優先股也有助于提升其境外影響力。
“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現在有些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還好,但一級資本壓力仍比較大。他提示說,考慮到對二級市場的影響,一些銀行選擇發行優先股來補充資本,因為優先股是定向發行,對二級市場影響比較小。但是,優先股上市后,銀行得拿出“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普通股股東會面臨可分配稅后利潤減少的風險。(記者 陸敏)
?
?
相關鏈接: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銀行發生劫持人質事件至少5人死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