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的澄邁,鎮鎮有主題、月月有活動、一鎮一焦點。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全力打造更富生命力與可持續的城市文化IP 澄邁:澄江之畔奏響“十二樂章”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5-01 11:08

    今年的澄邁,鎮鎮有主題、月月有活動、一鎮一焦點。

    “五一”假期,十二樂章之“大豐有約佳荔相伴”文化月如約而至,一場以荔枝文化為紐帶、古商埠文明為基底的文化盛宴,在《大豐有約》的音樂聲中,踏歌而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亦是縣域經濟重要的生命力、凝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澄邁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一首首美美與共的“鎮”興之歌,共同奏響“迎春接福、趣游元宵、樂賞民俗、香·遇風情、薯香荔紅、龍舟競渡、共話豐年、七夕相會、唱響澄邁、‘橙’意十足、‘青’聚漓島、古韻新城”的“文化澄邁”十二樂章。

    通過十二樂章,讓存在于秀麗如畫風景中、氤氳于厚重悠久歷史里、流傳在美麗動人故事內的“文化澄邁”,持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澄江之畔、千年“渡口”旁,千年古城煥發出與眾不同的風采。

    “文化澄邁·十二樂章”之“香遇文儒 共富未來”文德福風情文化節上,功夫表演燃動現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攝

    守住底色以特色文化涵養城市特色產業

    文化澄邁的打造,首先要立足獨特的自然稟賦,守住底色。

    “澄邁,一個讓我月月都要來打卡的城市。”4月26日,澄邁縣第十三屆橋頭地瓜鄉村文化季啟幕,在地瓜田里忙得直不起腰的海口市民張芳芳直呼:“澄邁太好玩!”

    不一會兒,張芳芳就收獲滿滿一筐橋頭地瓜,向親朋好友止不住地分享。

    “今年除了來橋頭挖地瓜,還去加樂看英歌舞,到文儒品山柚油。”張芳芳說,以前來澄邁,會去喝咖啡,吃烤乳豬,現在有了更多選擇,橋頭鎮打造的“橋頭八絕”菜品,如今也成為她的心頭愛。

    在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游客在品嘗香濃的咖啡。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以橋頭地瓜為例,經過多年打造,從種地瓜,到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澄邁成功將當地文化符號擴展成為支柱產業,從2011年至2024年,產值連續13年破億元,2024年產值突破5億元。

    澄邁之美,不僅在于看得見的產業,還在于其背后蘊藏的悠長文脈。

    澄邁是蘇東坡南遷北歸的“渡口”。在東坡文化的浸染下,“渡口”不僅是一個空間的物理概念,更有著豐富、博大而深邃的哲學意義。

    站在“渡口”上,東坡文化、長壽文化、火山巖古村落文化、咖啡文化、沉香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古韻今風交融碰撞,澄邁的特色文化轉化為經濟效益,助力澄邁入選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

    至此,獨特的文化氣質,賦予這座城市最鮮明的風貌特色,也讓這座城市擁有獨樹一幟的文化IP。

    作為我省歷史文化古城,澄邁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做好“文化澄邁”打造工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文化澄邁建設的深入,也帶來了鄉村、文化、旅游三大要素有機融合的契機。

    澄邁鄉村的“村咖”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生長,成為流量密碼;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內,福山豆在一陣窸窸窣窣聲中被研磨成粉,賣產品的同時也在“兜售”風景;文儒鎮村干部變身“農產品推薦官”,推介家鄉好物;英歌舞、少林功夫、瓊劇表演等節目接連上演,點燃觀眾熱情,充分展現文化的蓬勃生命力;攔門祈福酒、苗繡黎錦制作、長桌宴,吸引大量游客領略黎苗文化的獨特韻味……

    “就是要風景美、有人來、有景看!”澄邁縣旅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打造城市IP追求的是城市與人更好的對話模式,打造城市IP的重點在于凸顯其地域性,這是城市IP的根基,將當地文化符號擴展到產業的過程,進而涵養具有城市特色的產業。

    留住特色探索文化多元價值與跨界合作

    文化澄邁的提升,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挖掘特色。

    北宋元符三年的一個夏夜,澄邁雨止風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站在碼頭向北望去,海天澄澈,月朗星稀,他徘徊再三,終于踏上北歸的渡船,為三年的居瓊生活畫上句號。

    臨行前,蘇東坡為澄邁留下詩句:“倦客愁聞歸路遙,眼明飛閣俯長橋。貪看白鷺橫秋浦,不覺青林沒晚潮”。因為蘇東坡,這座名城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到此,留下生活印記,為“文化澄邁”留下鮮明的注腳。

    今年,澄邁圍繞“文化澄邁”城市IP,創新采用“在地文化+外來文化”融合模式,除本土文化展示外,更引入潮汕英歌舞、少林功夫巡演等優質文化項目,搭建跨地域文化交流平臺,文化內涵得以持續擴容、生態邊界也能不斷延伸。

    此外,在“十二樂章”的大IP中,“大豐有約佳荔相伴”文化月將在“五一”期間舉辦各類與東坡文化有關的跨界活動,不僅有線上主播發布活動短視頻,還以大豐鎮荔枝豐收節為紐帶,設計多維度互動,強化游客參與感與品牌記憶點,推動“文化體驗→社交傳播→賬號關注”的完整鏈路,還有來自大豐學校的師生舉行東坡詩韻音樂競技賽和情景劇大賽,用古詩詞譜曲演唱、原創情景劇演繹東坡生平,更有“禮韻澄邁·問禮東坡”文明禮儀培訓和“品東坡人生傳家風家訓”主題宣講活動。

    其中,作為大豐鎮七大旅游景點之一的福豐約亭文化旅游區,也是此次文化月的重要活動場地之一,不僅能蹦村迪,還能跳炫舞,興致濃時,拉上棋友,在荔枝香氣中,下一場酣暢淋漓的象棋。

    而就在荔枝陣陣飄香時,澄邁歷史傳承仍不忘初心。

    “封平約亭是澄邁縣珍貴的文化遺產,是現存的具有古典韻味的海南約亭的代表,它完整地展現海南約亭的形象和特質。”大豐鎮大豐社區黨支部書記羅天說,此次文化月選址于此,也是為了傳承和保護其記錄的海南商賈文化和當地的鄉俗民情。

    除此之外,歷史還給予了眾多的文化遺產,澄邁文物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全縣現有216處不可移動文物,66處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重點2處、省級11處、縣級53處),還有館藏可移動文物2482件,這些是城市基因,也是澄邁文化發展的根基和源動力。

    “要進行整體性、專業性策劃設計,梳理背后歷史,挖掘蘊藏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傳’下去。”澄邁縣旅文局負責人表示。

    就在近段時間,“網紅村落”——澄邁縣永發鎮那雅村在各大社交平臺頻頻出彩。在即將開展的“共話豐年”樂章中,永發鎮結合本地傳統村落特色,聚焦稻谷豐收、傳統農耕文化,舉辦特色文藝匯演,描繪勤勞致富、共建美好家園的歡樂場景,展現新時代農村風貌。

    眾多樂迷參加澄邁漓島音樂節。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目前,澄邁已摸索出借文化優勢,打造現代化城市IP的思路和方法。

    “一‘縣’雖小,也能聯通世界。我們將‘文化澄邁’轉化為連接世界的‘文化路由器’,串珠成鏈,形成強大的市場號召力,讓文化澄邁轉變成現實生產力。”澄邁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澄邁豐富的民俗活動、非遺展演和節慶賽事的品牌化打造,成為撬動文旅消費的“妙招”。

    今年以來,圍繞“十二樂章”主題,澄邁整合相關資源,將貫穿全年組織開展15場多層次、多形式的重大文旅節慶活動,以節興旅、以節促游。

    頻添亮色高品質文化及時供給群眾

    文化澄邁的打造,既要久久為功,又要推陳出新,頻添亮色。

    隨著文旅融合模式不斷更新迭代,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涌現,如何讓高品質文化供給更及時地觸達群眾,成為“文化澄邁”的建設者演奏“十二樂章”的必答題。

    2025年新春伊始,舉辦“福山來福巳巳如意”2025澄邁福山新春接福活動讓“福山·Life(來福)”IP火爆出圈,激發旅游消費新活力。緊隨其后的加樂鎮第二十屆家家樂文化活動,“香·遇”風情文化節,讓更多人知道“澄邁香自何處來”。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英歌舞在加樂“家家樂”文化節活動中亮相。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攝

    第二十屆“家家樂”文化活動僅線下就吸引游客超6萬人次到訪,超152萬人次參與線上活動,累計拉動消費超200萬元。同時,“香·遇”風情文化節主會場的石浮村日均人流量突破1.5萬,部分商鋪日收入最高達6萬元,較平常營業額增長約40倍。

    就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三屆橋頭地瓜文化季,吸引近萬人次現場參與,相關微博話題沖上同城熱搜,網絡圍觀人數突破500萬人次。

    數據是最直觀的證明,文化澄邁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它們能不斷回應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每場活動結束后,總有不少市民觀眾表示:“文化大餐讓人意猶未盡,希望這些活動能夠繼續辦下去,讓它更好地成為我們這座城市優秀的文化名片。”

    “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氣神’。”澄邁縣旅文局有關負責人說,“文化澄邁”十二樂章是一座城市共同的情緒流露,豐富大眾精神生活,引領城市文化發展,是時代賦予澄邁人的文化使命。

    如今,“十二樂章”以各鎮至少主辦一場為基本原則,組織11個鄉鎮從活動形式、內容編排等多個維度發力,不斷豐富活動形式,拓寬活動內容,確保每個月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涵蓋文藝展演、民俗體驗、體育賽事等多元形態,提升活動的多樣性與吸引力,并重點挖掘歷史文脈、非遺傳承、美食地標、長壽文化四大核心資源,推動澄邁從文化展示窗口向區域文化樞紐轉型,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

    “‘十二樂章’的落地,找到了傳統文化與公眾之間的融合點,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形成精神共鳴,從中獲得精神滋養。”澄邁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人人都是城市文化IP的傳播者、塑造者,只有讓文化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傳統文化才能在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中,匯聚起磅礴力量,延續城市基因、點亮城市IP、培育城市氣質,以文塑城,提升城市文化氣息和文化影響力。

    從遙遠的亙古流淌而來,向遙遠的未來蜿蜒而去。

    深究其中,澄邁“爆火”并非偶然,正是這座城市獨具魅力的資源稟賦、熱情好客的人文氛圍、八方游客的切身體驗等,共同成為“文化澄邁”自帶流量與熱度的城市IP。隨著更多“文化IP”涌現,城市生機活力越加勃發,澄邁正以全新方式打開,為城市軟實力定義更多可能。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高懿] [編輯:楊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