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注冊護士逾2.1萬人,護理事業發展量效同升
“提燈”映初心 照亮健康路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二病區內,值班醫生和護士一同查看早產兒的健康狀況。
有一種職業,白衣執甲、晝夜守護;有一個群體,在急難時挺身而出,于細微處護佑生命,他們就是護士。
近年來,海口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優化服務體系、強化隊伍建設、深化服務創新為抓手,推動護理工作向專業化發展,護理服務領域不斷延伸,護理事業發展量效同升。據統計,目前海口市共有注冊護士21219人。
今年5月12日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我國護士節主題為“關愛護士隊伍,守護人民健康”。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醫療機構,聆聽了不同科室、不同崗位護士們的心聲,了解他們平凡、樸實的職業故事,向奮戰在衛生健康事業一線的“提燈天使”致敬。
5月9日,在美蘭區靈山鎮大林墟,市三院消化內分泌科護士長陳蘭(左)上門為臥床患者提供換藥服務。
A 護理人才隊伍枝繁葉茂
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臨床護理水平提升,加速推進護理學科建設。各醫療機構通過強化專科護士培訓和新入職護士考核,舉辦護理學術會議、護理技能比賽等舉措,推進護士隊伍的規范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醫院每周開展一次理論培訓或專項技能培訓,幫助我們不斷提高護理技能水平,強化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還通過比賽的方式激勵我們‘比學趕超’。”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鄭露娜多次在全院護理比賽、技能比賽中獲獎,5月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說,“醫院為醫護人員搭建了成長成才的廣闊平臺,我將立足崗位精進技能,為守護群眾健康貢獻力量。”
在培養護理人才的過程中,市人民醫院堅持深度培養與人文關懷并重,強化臨床一線、高風險、高技術及高負荷護士崗位的激勵保障機制,采取增加夜班護士績效比例、對工作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給予額外獎勵等措施,持續激發護理人員的職業熱情與成長內生動力。
在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團隊通過導師幫帶、省外進修學習、骨干遴選培養等方式,不斷提升護理人才專業水平。為迎接今年的護士節,該院于近日開展了醫護技能“三基大比武”等競賽活動,以賽促學提升醫護技能水平。
“醫療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護士隊伍。”市衛健委醫政科科長胡迎介紹,為滿足臨床工作需求,我市各醫院持續充實護士數量,不斷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提升護理管理水平,豐富護理服務內涵與外延。
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黃星正在密切觀察患者使用的ECMO設備。
B 護理服務多元化發展
初生嬰兒的細心呵護、患者病榻前的專業護理、長者身邊的暖心陪伴……近年來,聚焦群眾健康服務需求,我市持續推動護理服務體系不斷向多元化發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日漸成熟。
“我們的車停得比較遠,患者腰痛,無法起身下車,您能幫幫忙嗎?”“別著急,我們馬上過去。”5月8日上午,一名患者家屬急匆匆地趕到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求助,門診護士長韓萍了解情況后,立即推來醫院平車,將患者送至急診科就診。
門診掛號是患者就醫的首要環節。為解決獨居老人、行動不便及異地就醫等特殊群體就診難問題,我市多家醫院創新服務模式,組建專業陪診護士團隊,提供從掛號、就診、取藥、取報告的全流程陪診服務,切實解決群眾就醫實際困難。
“傷口要按時換藥,平時注意定期幫阿公翻身。”5月9日上午,市三院消化內分泌科護士長陳蘭接到“互聯網+護理服務”任務,趕往美蘭區靈山鎮大林墟,為因骨折臥床導致壓瘡的符阿公提供護理服務。清創消毒、上藥、包扎,完成一連串嫻熟的專業護理操作后,陳蘭耐心地向患者家屬囑咐了日常護理注意事項,方才離開。
市三院護理部副主任徐媛介紹,該院“互聯網+護理服務”開展以來已組建6個專業小組,涵蓋基礎護理、靜脈治療、母嬰護理等領域,可提供35項上門護理項目。“‘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模式,可為出院患者及行動不便人群提供延續性護理,將專業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推出以來受到許多患者好評。”徐媛說。
據悉,我市近年來持續推動市屬公立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擴容增效,目前已有6家市管公立醫院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護理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
5月8日,在海口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護士為患者提供陪診服務。
C 深耕專業讓群眾有“醫”靠
5月8日清晨,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黃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監護儀的滴答聲、呼吸機的運轉聲中,黃星已練就了1分鐘建立有創動脈血壓監測、10分鐘完成ECMO導管預沖的“硬核技術”。“在ICU病房里,判斷和行動越迅速精準,就越能為患者爭取更多寶貴的時間。”黃星說。
在ICU護理崗位上的11年里,黃星始終保持認真觀察患者細微體征變化的習慣。從心跳驟停的緊急按壓,到精準識別室顫波形,黃星用扎實的專業技能和強烈的責任心守護著患者健康。
隨著護理學科專業化進程加速,海口各醫療機構正以專科護士隊伍建設為抓手,推動護理服務向精準化、多元化升級。
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護士張健麗深知醫療技術和人文關懷同樣重要。張健麗告訴記者,曾有一位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在康復出院那天,塞給她一個筆記本,里面記錄著每個護理過他的護士名字和特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們習以為常的治療護理、心理護理,可以給患者帶來生命中珍貴的希望。”
無論是ICU病房還是普通病房,無數像黃星、張健麗一樣的護士扎根一線,用專業精神與服務溫度筑牢百姓健康防線,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著“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深刻內涵。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進一步加強專科護理人才培養,建設智慧護理信息平臺,著力解決群眾就醫護理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我市還將繼續完善部門協同、督導考核等保障措施,持續提升護理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市中醫醫院針灸室里,護士為患者進行臍灸治療。
記者手記
專業為盾 仁心為燈
近年來,我市護理事業蓬勃發展,護理服務領域不斷延伸,護理人才隊伍“枝繁葉茂”,為群眾的健康提供了堅實保障。然而,面對人口老齡化、醫療需求多元化等挑戰,護理人才隊伍建設仍需進一步發力。
在醫療需求日益多元化,老年護理、慢病管理、重癥監護等專科護理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我市醫療機構應不斷加強與省內外高水平醫院的合作,建立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定向培養緊缺人才;同時,采取多種方式鼓勵護士參與國際認證考試,提升專科服務能力,讓護理服務更加精準高效。
完善職業發展通道是激發護理人才成長的內生動力。我市應探索設立“臨床護理專家”崗位,與職稱晉升并行,讓技術精湛的臨床護士獲得更多職業認可。此外,鼓勵護士參與多學科診療團隊,不僅能提升其專業價值,也能優化患者的整體就醫體驗。
護士是醫療服務團隊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辛勤付出值得更多理解和尊重,因此,營造尊醫重護的社會氛圍同樣重要。在社會層面上,海口可通過媒體宣傳、公眾教育等方式,讓公眾更加了解護理工作的價值,增強護士的職業榮譽感,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護理隊伍,以專業為盾守護生命線,以仁心為燈照亮健康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