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滔滔
“8月下旬,天就像給捅了個窟窿,往下倒水。”
汪明東拿出監測記錄。當地的暴雨是從8月18日凌晨開始下的,主降雨區在石亭江上游的龍門山脈。德陽站雨量48.0毫米,廣漢站雨量58.3毫米,什邡站雨量115.3毫米,石亭江上游龍門山脈最大雨量為263.5毫米。
石亭江大橋在廣漢市和德陽市之間,離“5·12”汶川地震重災區什邡不足10公里。連日來,上游山區強降雨不斷,龍門山地震帶山體崩塌,引發多處泥石流。
19日,一夜猛漲的江水,決堤而出,在橋上游5公里處的德陽市旌陽區天源鎮斜月村,將一座3米高的攔河壩沖垮,潰口六七十米長。
滾滾濁浪攜泥沙土石翻滾而下,奔騰咆哮,通過石亭江大橋時,流量高達每秒1700立方米。平時水深不足10米的石亭江,江水在一小時之內暴漲了1米多。
“緊急報告,受上游特大洪水影響,大橋水位距警戒水位僅差1.38米。”19日上午9時,大橋水位觀測員曾明華將情況報到了綿陽工務段調度室。
石亭江大橋其實是兩座并列的鐵道橋,分為上行線和下行線。開始降雨以后,觀測員們每小時都要查看一次水位。
出事的下行線大橋是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淺基橋,設計抗洪水位為480米,遠不如旁邊后建的上行線大橋結實,所以一直是觀測員們監控的重點對象。
調度室接到報警后,馬上與上游的高景關水文站啟動了緊急通報機制,大橋水位監測人員每10分鐘就通報一次水位。
15分鐘后,汪明東趕到現場,“洪水大得連說話聲都聽不見”,這勢頭把他嚇了一跳。更讓他著急的是,在南橋頭出現了險情——左側護岸被洪水沖出了一個大坑,距離鐵路僅11米。
為了確保列車安全,德陽線橋車間主任唐勇帶來了技術人員。工程師張明與同時到達的德陽車站派出所所長任杰一起,對大橋的支座、橋墩等重點部位做了詳細的檢查,確認大橋并無異常。
“水位逐漸下降,中鐵五局和當地民兵組織的搶險隊伍也來了,我們還以為危險就要過去了。”汪明東說。中午時分,廣漢市防洪辦主任在現場啟動了防洪三級預案,14時40分,裝滿水泥包的蛇皮袋開始往護岸大坑處填埋。
好消息是——監測記錄表明水位正在緩慢下降:10時50分,水位為480.2米;15時,水位為480.1米。
但潛藏的壞消息正在擴大——經過長時間的泥沙沖刷,河床已經急劇下切了將近5米,江水下,橋墩的根部眼看就要被掏空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