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習慣將年底稱為“年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舊例在農歷年底結賬,欠租、負債的人覺得過年像過關一樣難,所以稱為“年關”。對于現代職場人來說,自然不會再為這些事煩惱,但在不少人眼里,“年關”有著新考驗。
“年底了,實在太忙,前兩天在單位電梯里遇見老婆,脫口而出的居然是一句‘你好’。”小衛這樣描述自己最近的狀態。
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市場部經理和妻子都供職于北京一家知名的跨國IT企業,盡管對于早出晚歸和出差、加班等早已習以為常,但年終驟然加快的工作節奏仍讓兩人覺得有些“暈頭轉向”。
小衛坦言還來不及反省一句“你好”帶來的尷尬和震驚,先咬牙堅持,因為“誰都不想辛苦一年取得的業績在最后這段時間出問題。”
和小衛夫婦的“暈”相比,在一家私企從事財會工作的師楠最近比較“煩”。
未來的一個多月,圣誕、元旦和春節將接踵而至,這讓他面對辦公桌上的財務報表和只寫了個開頭的工作總結時怎么也提不起精神。
“老板一個勁催著交報表,總覺得時間過得慢點就好了。但一想到下個月有半個多月的休假時間,又希望睡一覺起來就放假了。”他說,這種糾結讓自己總是莫名其妙地煩躁。
基層公務員隋欣的感受是“累”。作為天津市紅橋區邵公莊街道辦民政科的副科長,這個年底他除了必須向紅橋區民政、勞動和殘聯部門上報報表,還需要對下轄居委會進行年終考核。在元旦和春節期間,他要組織民政科的工作人員,準備好給困難人員送錢、供暖,發放物價補助等預案。針對可能得重病、大病的人員,他們必須拿出可操作的實踐方案,以備臨時救助。
“最近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回家后基本什么都不想做。”隋欣說。
也有犯“愁”的人。今年7月剛入職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的田聰告訴記者,自己的工資雖然不高,滿足日常需求沒有問題,但老家親友受傳統觀念影響,很自然地以為在北京工作就意味著前途無量和錢途無量,這讓其對回家過年既充滿期待又心存顧慮。
“這種期望太有殺傷力了。”田聰說,實在不行只能先借錢擺平一切,而且他現在也開始給父母報點憂,而不是只報喜不報憂了。
這些狀態被歸結成一個逐漸流行的詞語——年終焦慮。心理學家認為,焦慮來源于壓力。現代都市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就業和升職的競爭日益激烈,年底階段當考核、總結、規劃以及應酬交際集中而至時,壓力會集中爆發。
“職場人士要學會放松。”長期從事工作壓力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許燕說,可以嘗試著不要給自己提過高的要求,尤其是新人在工作方向不明朗和生存壓力較大時,應該先暫緩考慮自己難以承擔的責任。(記者劉剛 秦華江)
?
???相關鏈接
從“隱婚”到“隱孕”女職工職場打拼無奈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