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藍白相間的圍擋,高大突兀的機器,震耳欲聾的噪音,撲面而來的灰塵,滿身汗水的工人……建筑工地總是給人一種喧囂煩躁的感覺,怎么也與“文藝”二字沾不上邊。然而在南京,卻有一個“工地文藝大叔”火了。而這位文藝大叔,今年49歲,是湖北人,名叫陳道慧。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工地“文藝大叔”走紅 捏個“默多克”僅10分鐘

    海口網(wǎng)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6-23 08:22


    工地上的“文藝大叔”陳道慧和他捏的“默多克”

      藍白相間的圍擋,高大突兀的機器,震耳欲聾的噪音,撲面而來的灰塵,滿身汗水的工人……建筑工地總是給人一種喧囂煩躁的感覺,怎么也與“文藝”二字沾不上邊。然而在南京,卻有一個“工地文藝大叔”火了。而這位文藝大叔,今年49歲,是湖北人,名叫陳道慧。

      陳道慧的泥塑作品,粗糙中自帶一股不羈,簡單中蘊含一份細膩,給這個急匆匆向前沖的城市和人們,帶來一絲“慢一點”的溫情和詩意。昨天,本報記者前往陳道慧的工地進行了探訪。

      網(wǎng)友@南京愛丫丫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工地文藝大叔”,準確地說,是發(fā)現(xiàn)“文藝大叔”作品的人。那是一個掛在工地圍擋上的人像,一張瘦長的臉,頭戴鴨舌帽,五官簡單但分明,戴著鐵絲卷成的眼鏡,嘴里還叼著煙屁股,一股滄桑頹廢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每天上下班都要經(jīng)過這里,因為工地的原因總是滿頭滿臉的灰,從不敢停留。”@南京愛丫丫表示,這個小泥人,讓下班滿身疲憊的她眼前一亮,連平時又臟又亂的工地看起來也多了點人情味和趣味。她趕緊拍照發(fā)微博,和好友分享這個很酷的小泥人。

      很快,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泥人的作者,就是附近工地上一位姓陳的師傅。建筑工人也能做出這樣的藝術作品,這正應了那句話“高手在民間”。一時該消息在網(wǎng)上瘋傳,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威武!”“厲害!”“強勢圍觀!”“咱們工人有力量。”還有人@湖北美術學院,調(diào)侃“要不要收了這位陳師傅。”

      現(xiàn)代快報 (微博)和江蘇衛(wèi)視的媒體記者來到工地采訪,新聞晨報 (微博)、河南商報 (微博)、海峽都市報等大V也在網(wǎng)上轉發(fā),“工地文藝大叔”火起來了。

      現(xiàn)場創(chuàng)作

      10分鐘捏出“默多克”

      昨天,記者專程來到南京,在虎踞路南京市第四中學對面的隧道施工工地上,找到了“工地文藝大叔”陳道慧師傅。

      今年49歲的陳師傅老家湖北天門,來南京不到三個月,現(xiàn)在工地上負責清掃泥土。由于是隧道工程,工地上堆滿了挖上來的泥土,休息時無聊的陳師傅便就地取材,做起了泥塑。

      只見陳道慧抓起一大團泥土,就著工地上的自來水和了下,然后團成個圓柱稍微壓緊實。手掌在上下左右拍一拍,國字臉的輪廓就出來了。再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在臉三分之一處一捏,二分之一處一提,五官的大概位置也就確定了。

      “眼角和鼻梁是臉部最低和最高的地方,雕塑不像畫畫,它是立體的,所以要更難。”陳師傅介紹說。他準備捏個默多克,因為前幾天正好在報紙上看到過,還有點印象。

      10分鐘后,“默多克”出現(xiàn)在南京街頭,不過,“默多克”頭上戴著陳師傅中鐵四局的安全帽。聽到記者說“蠻像”,陳師傅扔掉隨手撿來當?shù)袼艿队玫哪竟鲀海呐氖稚习敫傻哪嗤粒瑵M臉自豪。他還告訴記者,默多克是外國人,捏起來不太熟練,如果是一般的泥人,5分鐘就能搞定。

      曾專業(yè)學畫畫

      馬路成他工作室

      因為陳師傅的“工作室”就是馬路邊上,每次創(chuàng)作都會引得不少路過的行人圍觀。40來歲的南京市民王師傅騎著摩托車邊走邊看,差點造成交通事故,他索性把車停在一邊,掏出手機來拍照。李女士的奶茶店正好在工地旁,“天天做,天天有人看,大家都覺得挺有趣的。”

      來工地工作才一個多星期,陳師傅已經(jīng)做了十幾個泥人,連包工頭都忍不住打趣地說:“別把工地上的泥巴都用完了啊。”工友們也調(diào)侃:“要不要下次用水泥渣滓和點水捏個試試。”

      工地附近的馬路還是陳師傅的作品“展廳”,不少開車經(jīng)過的人都會特意停下來拍個照。前天做的泥人放在郵局門口,今天去看卻在愜意地“喝牛奶”——旁邊不知是誰放了個牛奶瓶,連吸管都有。

      陳道慧說,年輕時,他曾是美術學校成績最好的學生,素描、國畫樣樣在行。他在葛洲壩電影院放過電影畫過海報,也在老家?guī)痛迕癞嬤^中堂畫和老人遺像,自己還開過餐館當過包工頭。如今,他和老婆一起來南京闖蕩,與十來個工友蝸居在狹窄的宿舍里,不變的是對畫畫的堅持。

      陳師傅天門老屋的墻上,他畫的張曼玉的畫像還在。在他的褲兜里,則揣著一張大型雕塑的草圖,“希望有一天能做出來,到時候你們要來看哦。”他說。

      【網(wǎng)友熱議】

      ●贊賞派

      @風榛依然:好大牌范,這藝術細胞還得了!

      @熱氣青年3代:接地氣的民間藝術家。

      @順忠哥哥:真有吳為山風格!佩服這位工人哥哥!

      ●藝術派

      @春日焰火:要速度,也要藝術;建筑工人有力量,抽根烤煙繼續(xù)忙!

      @羋乖:哇!行行出狀元,藝術沒有界限,只要有心,人人都是藝術家!

      @阿偉_很忙的閑人:當工人、農(nóng)民都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社會會更美好的!

      ●行動派

      @過江龍你國哥:額,要去看看!

      @vickie丫丫樂:明天看看還在不。

      ●感慨派

      @小莫蘇525216:大隱隱于工地。

      @溫柔的每一天:民間確實藏龍臥虎!他們?nèi)鄙俚闹皇菣C遇而已!

    [來源:武漢晚報] [作者:] [編輯:李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wǎng)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chǎn)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xiàn)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diào)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wǎng)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