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4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任錦雯)近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表示在教育工作方面要進一步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繼續消除隨遷子女就學障礙。從近兩年情況看,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不足情況突出。市教育局表示,將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指導來開展招生工作,但根據目前的調查統計情況,預計今年秋季的中小學入學壓力仍將繼續。
堅持戶籍優先 盡可能滿足非本市戶籍就讀
2014年海口市中小學招生政策堅持戶籍優先,以法定監護人的居住地為準,優先滿足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再考慮符合條件的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依法接受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原則上不得招收擇校生。
長期以來,海口對符合在該市入學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以居住地劃片對口學校接收入學為主。如人數多于片區學校學位空缺數,由接收學校隨機抽簽決定入學新生名單。未被抽簽錄取的新生由所轄區教育部門隨機派位入學。
對于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除了戶口本、出生證、房產證(購房協議)或租賃證之外,還須提交適齡兒童少年及父母在本市的暫住證明,以及新生父、母在本市工作的勞動合同、工作單位勞動工資單或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副本、購買社會養老保險的證明等。
對不符合在該市入學條件的,原則上公辦學校不給予安排,可選擇就讀民辦學校,或回原籍就讀。
“大班額”讓本市戶籍家長叫苦不迭
據了解,去年秋季學期,海口城區小學原計劃招收一年級新生1.2萬人,實際到校登記報名人數達1.8萬余人,到校實際登記人數比原計劃招生人數超出6000多,學位空前緊張。
同時,記者在調查發現目前海口市的大班額情況也非常嚴重,全市平均班額為58人,在部分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數甚至達到70人之多。在隨遷子女就學問題亟待解決的同時,許多海口市民對外省市不斷涌入的就學人口叫苦不迭。“我們全省就連三亞都有人專門跑到海口讀書,讀書都到海口來,小孩一個班那么多人怎么上得好學?”海口市民林先生對記者說。市民符女士說:“你看現在不光是我們省的其他市縣的要到海口讀書,越來越多的老人帶著孩子到海南來生活,他們也在海口讀書,每年班級都增加,可怎么也趕不上來海口讀書的人的速度啊。”
海口市教育局局長厲春稱,去年秋季中小學招生工作結束后,就學位緊張有效化解等問題,海口市教育局進行了專題調研,“之前大家都說去年是因為‘奧運寶寶’扎堆入學,所以學位緊張,但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這只是表層的原因,更深層的原因在于城鎮化進程加快,而我們的學位建設卻跟不上城市人口增長的速度。”
學位仍然緊張 正在制定政策
那么海口今年的招生政策將會走向何方呢?記者昨日從市教育局獲悉,目前市教育局正在抓緊制定我市2015年中小學的招生政策,預計4月前將會公布。據悉,為了適應不斷增長的就學需求,我市今年已經增加了5050個中小學學位,但是根據最近的統計情況,我市今年的學位情況仍然非常緊張。
厲春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小學中有近40%是外來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中學中有30%,然而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每年我市的常住人口以3到4萬的速度增加,海口市中小學就學壓力空前大。
“在解決了‘奧運寶寶’的入學問題后,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今年海口城區小學學位不會像去年那樣緊張了。但從調研情況來看,海口主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尤其是小學學位緊張的情況肯定會延續。”厲春表示,近年來,為緩解學位緊張,海口每年都會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增加學位,但新增學位的數量遠無法滿足需求,“外來人口、其他市縣人口甚至海口周邊農村地區的人口,都紛紛涌入海口主城區,希望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人越來越多,但政府的財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有能力無限制地增加學位,所以學位缺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存在。”
?
?
?
?
相關鏈接: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將防性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
中國擬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容量將隨遷子女“全納入”
教育部:擬將隨遷子女全納入城鎮義務教育
2014年—2018年海南投入88億元推進縣域義務教育
海南4市縣義務教育發展滯后 主要負責人被省政府約談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