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象能夠跳舞,那么螞蟻就必須離開舞臺。”這是IBM前CEO郭士納在2003年出版的自傳《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的話。那時的IBM,初步完成了從硬件向軟件和服務的轉型,是眾多IT公司爭相學習的榜樣。沒有人會懷疑IBM這頭大象在商業世界輕盈起舞的能力。然而,IT產業的變局總是那么富有戲劇性。隨著硬件市場需求進入飽和狀態,以及后起之秀帶來的競爭壓力,IBM陷入業績寒冬。截至今年第三季度,IBM已經連續第14個季度營收下滑。
10月20日,IBM對外發布了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業績依舊不容樂觀。
最新財報顯示,IBM第三季度持續運營業務營收為192.8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3.97億美元下滑14%;持續運營業務凈利潤為29.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4.55億美元下滑14%。
雖然IBM第三季度每股收益超出了分析師預期,但營收和全年每股收益展望均不及預期,這已經是IBM連續第14個季度營收下滑,也是IBM連續第五個季度營收下降幅度超過預期。
毫無疑問,IBM正經歷“漫漫嚴冬”。
在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看來,讓IBM深陷業績下滑境遇的背后,有其主營業務如IT硬件、軟件的市場需求逐漸進入飽和狀態的因素作用,而市場中的后起之秀也對IBM造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IT行業資深分析師唐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IBM的業績下滑是行業大趨勢,或者說是時代特征所決定的。
“包括IBM、惠普、戴爾在內的傳統IT硬件企業都會面臨巨大挑戰。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最關鍵的原因是硬件技術發展速度過快,尤其是在傳統PC市場,該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移動終端市場這個趨勢也正逐漸顯現,純硬件公司都將面臨巨大的困境。”唐欣如是說。
面對這樣的困境,IBM也一直在嘗試走出低谷,只是效果不佳。
王寧遠告訴記者,若要挽救公司業績,阻止下滑趨勢,IBM亟需轉型。“公司固有的發展理念、模式以及管理框架、人才儲備等難以支撐云計算、大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IBM必須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
營收連續下滑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21日IBM公布第二季度財報時,已經有分析師預計,在2016年第三季度以前,IBM都無法改善業績下滑的窘境。
IBM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從去年同期的240.5億美元降至208.1億美元,而分析師給出的平均預期為209.5億美元。該季度IBM的凈利潤為34.5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41.4億美元。盡管第二季度營收下降,但IBM仍舊重申了全年業績預期,認為其能在今年達到年初的業績預期。
業內分析認為,第二季度的營收下降緣于IBM花錢處理了諸如半導體這樣的虧損業務,將其交給其他公司接管。雖然IBM所押注的云計算、安全軟件等業務增長了20%,但并未抵消處理虧損業務所造成的損失。
對此,IT行業認為,這與近期IBM處于轉型調整期有關。當時IBM也對外宣稱,營收下降多數與剝離業績不佳部門有關,且還遇到匯率問題。
然而,在進入第三季度后,財報依舊不容樂觀。按照業務劃分,IBM第三季度全球技術服務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0%,至79億美元。其全球企業服務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3%,至42億美元。按照IBM首席財務官馬丁·施勒特(Martin Schroeter)的說法,新興市場需求衰退是第三季度營收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據悉,第三季度,IBM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幾大新興市場的合計營收下降了30%。而目前,IBM超過一半的業務營收都來自于海外。
除了貨幣波動外,馬丁·施勒特稱,咨詢業務和存儲業務的疲軟也是營收下降的原因。
針對IBM陷入業績下滑的泥潭,《商業價值》雜志在之前的封面文章《如果大象不再跳舞》中就已提出了種種質疑與擔憂:“軟件增長不理想、服務優勢不再、硬件下滑明顯,IBM確實站在了關鍵時刻的十字路口。”
文中還提到,用戶的需求在變化中不斷擴大,IBM可施展的空間看起來卻越來越小。這是IBM掌舵人羅睿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過去這么多年,IBM的“EPS(每股盈余)為綱”(即根據對華爾街承諾的EPS目標,制定戰略,控制開支)只解決了“節流”的問題,卻一直未能有效打開“開源”的大門。
競爭腹背受敵
不可否認,如今羅睿蘭面臨的轉型壓力,一點都不亞于IBM前任總裁郭士納。她需要帶領這頭“大象”走出目前的泥潭,并迅速奔向互聯網化這塊“肥得流油的土地”。
2013年以來,IBM先后投資數十億美元用于云計算基礎設施以及軟件部署規劃。2013年6月,IBM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云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SoftLayer;2014年初,IBM宣布進一步投資12億美元,在全球新建15個數據中心。
不過,這樣的轉型并沒有給IBM的業績帶來多大改善。2014年底,該公司債務已經高達408億美元。
由于轉型陷入困局,去年9月底開始,IBM便不斷出售業務以及削減員工。首先是x86服務器業務最終以2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聯想,退出了低端服務器這個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去年10月,IBM又把半導體技術業務出售給GlobalFoundries,并在未來3年里向GlobalFoundries支付15億美元的現金。后者接收了IBM的芯片制造業務,以及5000多名IBM的員工。
在IBM看來,公司的轉型有了初步成效,云計算等新業務的營收正在增長。今年第三季度,“云即服務”的年運營費用增至45億美元,同比增長45%,而在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該數字為31億。
業內人士認為,IBM正將注意力放在安全軟件、云服務和數據分析等前景明朗、擁有較大增長潛力的領域,進而將自己原先依仗的服務器,尤其是低端服務器,以及收銀機和半導體業務出售。但從結果上來看,這些新型業務雖然在今年第三季度一共增長了17%,但依然不能彌補剝離舊業務帶來的損失。而且相比其他的云服務提供商來說,這樣的增長速度也不算快。
王寧遠認為,目前看來,IBM確實在轉型上付出了較多精力,但效果不佳。“IBM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限,自有專利較少;另一方面,公司固有的發展理念、模式以及管理框架、人才儲備等難以支撐云計算、大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
唐欣也認為,行業定位決定了市場困境,IBM還是需要向其他產業轉移才能夠扭轉現在的頹勢。
IT行業資深分析師孫永杰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從增長率來講,云計算業務是目前許多廠商營收增長最快的部門,這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迎合華爾街的投資人。不過,資本市場對傳統IT廠商已不看好。目前IBM的市值只有1461億美元。而持續20年虧損的亞馬遜,目前市值為2669億美元。逐步下滑的利潤率,讓IBM這類廠商已然被看空。
“而且,在云計算方面,IBM除了要面對亞馬遜、微軟等云計算大廠商的競爭,又要面對惠普、思科和甲骨文等處于轉型階段的廠商,甚至還面臨Salesforce這些迅速崛起的初創企業的競爭。”孫永杰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