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稱,非道路移動源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表示,對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來說,無論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看,還是應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方面講,企業都應步調一致、主動向國四標準過渡,推動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秩序。
此次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工程機械保有量720.0萬臺,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76776.3萬千瓦,船舶保有量14.5萬艘,飛機起降1024.9萬架次。非道路移動源共排放二氧化硫(SO2)90.9萬噸,HC 77.9萬噸,NOx 573.5萬噸,PM 48.5萬噸;NOx和PM排放與機動車相當。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負責人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制定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全面統籌油、路、車,協同推進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治理,促進城市和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此外,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規定了第四階段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并提出了具體實施的時間表,即“自2020年1月1日起,凡不滿足本標準要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不得生產、進口、銷售和投入使用”。
王金星表示,為確保平穩升級,整機制造商需圍繞征求意見稿中新增的PEMS(車載排放測試系統)和PN(顆粒數量限值)要求,與發動機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溝通。目前,國內主流工程機械制造商已經有意識地推進這方面的工作,但一些中小型企業對國四排放標準升級的準備并不充足。整機制造商應盡早推進產品研發、試驗和實際工況、油品驗證,確保全面執行國四排放標準后,能夠為終端用戶提供穩定、可靠、高質量的產品。此外,整機制造商可成立國四產品推進小組,解決產品升級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柳工研究總院院長林明智認為,新標準推動發動機產品升級,會帶來一定的采購成本上漲。這部分成本增量或通過壓縮利潤空間的方式,由制造商承擔,或通過漲價,向終端市場傳導。“整個工程機械產業都對排放標準升級有所預期和準備,我們在全力通過產品和技術提升、優化。”
?
?
相關鏈接:
專家呼吁攻克核心技術需建立“試用生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