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大腦”精細化
智慧社區
“善用大數據和物聯網,社區管理可以變得更敏銳。”劉春林說,為了強化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效能,海口選擇東方洋社區和海口港社區等社區試點建設智慧社區,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加強對路燈、井蓋和電動車棚等城市部件的監控,將城市管理預警、監測和監控端口進一步前移,利用大數據平臺加強城市管理。
海甸街道“12345+社區網格”聯動中心,工作人員講解智慧聯動平臺工作方式。張洋 攝
“煙感報警在和平大道34號的興發閣發生火災告警,請網格員馮棉棉到現場核實。”4日下午5點,正在路面巡查的海甸街道社區網格員馮棉棉手機收到這條信息后迅速趕到現場。到了小區一核實,原來是技術人員在進行設備測試,她馬上拍照上傳反饋,“安全,無火災”。從接到預警到處置完畢,僅用了幾分鐘。
盡管是虛驚一場,馮棉棉還是拍了拍胸口,深呼一口氣。因為她知道,興發閣是個老小區,公共設施陳舊,90多戶住房幾乎都有電動車,基本都停放在小區的電動車棚。“以前每次走到這個小區,我都會多待上一會,老小區,電動車又多,只要有一輛車起火就很容易殃及全棚的電動車。”馮棉棉說,自從今年安裝了煙霧傳感器后,她可以隨時隨地“監控”這個車棚,心里踏實多了。
電動車充電期間意外失火容易引起火災,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是社區管理中的一大難題。和物聯網連接的煙霧傳感器能實現遠程煙霧監控和報警,為及時滅火爭取寶貴的時間。“通過實地走訪和深入調研,我們在轄區55個小區電動車車棚,安裝了477個煙霧傳感器,深受居民歡迎。”海甸街道辦事處主任林赟說。
劉春林介紹,智慧社區試點工作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采取物聯網無線傳輸手段,將路燈、井蓋和電動車棚等城市部件情況,通過傳感器實時傳輸到智慧海口綜合聯動指揮平臺。如部件出現異常,發送警報,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隨即調度指揮,調動職能部門、屬地街道、社區及時進行處置,迅速消除安全隱患,從而實現社區隱患點問題“全面監控、提前預防、即時發現、及時解決”,極大地增強轄區居民的安全感。
據了解,12345海口市民服務智慧聯動平臺將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有序實現社區全覆蓋管理和全面監控,不斷解決城市社區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為城市管理精細化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為居民生活帶來更多方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