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凈土:高校要去衙門化
高校反腐迫在眉睫。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部分在杭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座談會獲悉,2008年以來,全省各高校紀檢監察機構共查處案件95件,給予黨政紀處分108人,移送司法機關50多人,通過辦案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000多萬元。
省教育紀工委負責人陳金方分析,隨著我國高校獨立法人地位的確立,高校在招生錄取、經費使用、機構設置、建設項目安排、設備物資采購、干部聘任和獎金分配等方面擁有的自主權越來越多,高校領導干部和職能部門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一所大學校長,身兼教育家、企業法人、行政領導,當這三個身份集于一體而又缺乏有效監督時,腐敗就有了肥厚的生存土壤和成長空間。
杭州一位高校教師坦言,高校黨政“一把手”多為廳級或副部級干部,任免根據隸屬關系多由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實施。但如此一來,監督往往鞭長莫及,形同虛設。一方面高校內部的紀檢監察部門無法監督自己的黨政領導;另一方面同級和上級黨委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往往是在“東窗事發”之后才介入調查,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半拍”。
有業內人士指出,高校腐敗根本是一個大學體制問題,也就是“學術行政化,高校衙門化”問題。高校腐敗不過只是“高校衙門化”的表現形式之一,行政凌駕于學術、教學之上,“官本位”盛行于校園,“學者爭相入仕”,這些問題在全國高校都非常普遍。
但是,“高校去衙門化”道路并不好走。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都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改革,可之后都無一例外草草收場。因為大家都坐在“同一列火車”上,誰也不愿意冒險在中途跳車,于是,陳舊的辦學體制,往往得以穩定地延續,腐敗案件也就層出不窮。
陳金方告訴記者,針對高校腐敗,我省有一道“殺手锏”——近年來,我省逐步完善高校審計調查制度,對金額巨大的重點項目進行專項審計,跟蹤審計科研經費,同時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高校進行黨風廉政巡查。
截至目前,全省省屬高校、9000多名黨員干部對崗位廉政風險進行了排查,排查出廉政風險點1萬余個,制定防控措施8300多條,健全完善規范性文件500多件。
“高校領導干部貪污腐敗,損失的不僅僅是一些錢,更重要的是對千萬學生道德上的不利影響。這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一位紀檢干部說,高校反腐正在路上。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高校防腐,需要警示教育,但更深層次的、更管用的治理措施,則是真正建立制約校領導權力,促進民主管理的學校管理制度,解決校領導權力過大、過于集中,師生無法監督、無從監督的問題。說白了,只有讓高校去行政化,才能讓行政權受到制約。美國密歇根大學校長柯爾曼女士曾說,在大學里,除了給師生創造好的教育環境、學術環境,為師生服務外,她沒有任何其他權力。當高校領導只有這樣的權力時,如果還出巨貪,那才是真令人震驚的事。(記者余勤 通訊員 顏新文 陳勇)
?
???相關鏈接
北京檢察官揭秘高校科研經費腐敗生態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