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潘綏銘教授出現在人大一校園社團組織的沙龍“跟老潘聊聊性的社會問題”活動中,與人大學子共話“性學”。
“被譽為“中國性學第一人”的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教授前晚出現在人大一學生社團當中,與人大學生共話性學。潘綏銘教授兩個月前因“科研資金使用不明”而受到了行政處分。11月7日,華中師范大學一位性學教授在廣州性文化節上被潑糞。性學研究者在高校的處境頗為尷尬。那么,作為高校密集的北京,哪些高校里開設了性學課程?相關專業老師會怎么上這門課?學生們聽完這堂課感受如何?北京青年報記者帶著種種疑問,展開了一番調查。”
不久前,被譽為“中國性學第一人”的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教授因“科研資金使用不明”而受到了行政處分。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研究“紅燈區”與性工作者的專家,潘教授長期主持對中國性工作者的大型訪談,其中牽涉到給性工作者訪談報酬的問題,而被處分的原因也正與此筆報酬因無法開發票而導致使用不明有關。不少人認為,潘綏銘教授的遭遇,反映出了性學研究者在高校所面臨的困境。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華女子學院等開設了專門的“性學”課程,另有一些學校會有涉及“性”相關的課程。但學生反映,很多同學在選課時常把性學課誤認為生理衛生課。前天晚上,潘綏銘教授出現在人大一校園社團組織的沙龍“跟老潘聊聊性的社會問題”活動中,與人大學子共話“性學”。潘教授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目前“性就是不好”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
性學專業報考者寥寥
據北青報記者調查,國內學術界,性學作為社會學、心理學等主流專業的某一分支而存在,“性學”獨立成專業,在大多數人看來,成熟度和公認度不夠。按照大學通常以就業(需求)定招生(產量)的專業設置法則,既然性學專業需求量小,報考者也就趨于小眾,何況關注性學研究領域,極可能被視為邊緣人。李銀河曾說,性學相比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個備受責難和爭議的研究領域,尤其是來自道德的責難和社會辯論。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性學或多或少遭遇類似困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首都高校至少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華女子學院開設了“性學”課程,另有一些學校會涉及“性”相關的課程,但多在生理保健課或思修、心理課程中有所涉及。人大、北林、女院的“性學”課的老師多來自本校設立的類似“性與性別研究中心”的研究機構的老師,但各校在叫法上略有差異。
大學里的此類科研機構,多掛靠在高一級學科之下,如社會學系。而中華女子學院的情況略有特殊,它專設性別與社會發展學院,該學院的4個教育單位中有“女性學系”,作為國家教育部、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女性學的學生會上性學專業課。”一位不具名的女院同學告訴北青報記者。(劉旭)